PDF下载
现代畜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分析

张志军

大庆市林甸县新兴畜牧场,黑龙江林甸,166300

摘要: 畜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比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产业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转变生产方式,加强农企联动,打造绿色品牌利于实现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此目标的实现能够真正做到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战略;对策分析
DOI:10.12721/ccn.2022.15704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现代畜牧业发展主要问题

1、市场化变革较慢

市场决定了生产和供给,在黑龙江省现代化畜牧业之中,并没有真正重视畜牧业市场化变革,依旧存在着过度重视和强化畜牧业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反而对畜牧业的现代化开创有所忽视的情况,使得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难以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化需求,并进一步呈现出市场规范性不足的问题,甚至会损害消费者的正当权益,阻碍了黑龙江省现代化畜牧业市场的进程。

2、产业化水平较低

畜牧业整体化、产业化水平仍旧较低,畜牧业生产中与各个企业的贯通联系较弱,甚至会出现散户畜牧业经济的情况,组织规模较小,难以实现集中养殖或集中养殖的规模和专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畜牧业产业结构化并没有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农户的小规模饲养方式无法实现畜牧业的品牌化构建和产业链条的全面升级,甚至有些农户会因为短期的利益而放弃与企业或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阻碍了畜牧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

3、产品质量安全无法保障

近几年来,在我国各个地区先后出现了畜牧业领域中的疫情情况,同样也给畜牧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会对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阻碍或危险。所以在畜牧业领域中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如果无法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安全保障,则会严重影响整个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产品安全保障缺失,主要体现为专业人员的素养较低,技术水平落后,无法实现全面的动物疫病检疫等等。

4、畜牧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亟待提升

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之中,人的力量始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畜牧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黑龙江省畜牧业相关从业人员总体素养和文化水平较低,在新技术的利用和新型现代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上始终无法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此类人员也缺少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对于畜牧业现代化的生产或检疫技术的学习速度较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1、转变生产方式

根据我国现阶段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积极制定相应的对策,开展正确的工作,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能够推进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转变畜牧业落后、陈旧的生产方式,可分析当前的市场经营形势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身的发展理念,以实现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的目标,促进生产经营向模式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可根据企业投入的资金、技术支持,发挥畜牧业自身的发展天然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专业化程度。加强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畜牧生产管理,可有效促进畜牧业产业模式更新以及产业化发展的进程,逐步形成完整的运营体系。转变生产方式能够帮助改良原有的禽畜种类、创新畜牧养殖方法,掌握畜牧业相关疾病的防治方法,进而实现畜牧业生产、养殖、经营、管理向专业化、一体化迈进。转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可有效实现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的总体目标,提高畜牧行业相较其他行业的竞争力,推进我国畜牧业产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加强企农联动

加强农企联动,可在畜牧业实际发展中,将其生产经营方向逐渐转变为专业化生产,此转变能够实现养殖人员与企业之问的有效合作,使养殖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密切联系,增加二者问的共同利益。从而确保养殖人员和企业的个体收入大幅度提升。农业养殖户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保证低风险的同时。使畜牧业向规模化发展。在加强企农联动时,企业可充分发挥自身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较大优势,为牲畜的生产、养殖提供有效地实际帮助,使企业与养殖人员真正利益共通。利用企业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资金保障带动养殖人员的发展,实现平等合作,合作共赢的目标。为保障企业与养殖人员二者的共同利益,可签署生产销售的合同,保证企业与养殖人员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其风险共同承受,利益共同享有。在完成企农联动的前提条件时,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也会相应地逐渐加速。

3、打造绿色品牌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完成企农联动的基础上,可基本实现畜牧产业的专业化合作,提升其组织化发展的进程,为未来发展优质的畜牧业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分析,打造健康有特色的畜牧业产品品牌是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有效的体现,故而需要借助畜牧业的自然优势,研发各地的特色品牌产品,开发具有特色的畜牧业品牌。由于畜牧业产业要求养殖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因此一些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可以提供养殖人员一定的资金供应和技术支持,同时还可以邀请同行业发展较前的养殖人员、合作组织共同打造符合实际发展需求的畜牧业产业体系。为开发具有特色的专业化畜牧绿色品牌,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供给,而后由专业的养殖人员与合作组织共同研制畜牧品牌,充分发挥全国各地的特色品牌效应,加强对其他城市,尤其是发达城市的宣传力度,增加畜牧业招商力度,提升品牌竞争力,进而有效实现畜牧业产业大规模发展的目标,做到真正实现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4实施集约式管理

实施集约式管理,是提高新时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先进的科学技术,为集约式管理实现的基础。对此,建议国家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至农村,为居民宣传畜牧业养殖知识。例如:国家可于每年12月份农闲季节,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展开讲座,为居民答疑解问。并根据居民的养殖品种,为其发放宣传资料,为集约式管理的实现奠定基础。此外,国家还可建立微信公众号,要求居民关注公众号,自公众号中,了解畜牧业产业化知识,实现集约式管理,使养殖方式的科学性得以提升。

5提高品种改良速度

提高品种改良速度,有助于快速提升农牧民的收益。例如:2018年9月,我国新疆阿勒泰市大力推进了牛、养等畜牧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提高牲畜的繁殖率,阿勒泰市将“胚胎移植”技术,以及“同期发情”技术应用到了品种改良的过程中。经改良后的改良牛,市场价值较普通牛提高了2000元左右,市政府财政收入增加量达到了1.19亿元,而农牧民的人均收入增加量,同样达到了800元。我国各市可借鉴阿勒泰市的经验,提高品种改良速度,使农牧民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6夯实物质基础

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农牧民养殖积极性,提高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速度的主要途径。例如:国家可为参与畜牧业产业化的农牧民,提供资金支持。当农牧民的牲畜或家禽购买量达到一定标准时,国家可根据其成本,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饲养期间,国家应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指导,降低牲畜及家禽的死亡率,确保农牧民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针对收益低于成本者,国家同样可给予其补助,避免农牧民遭受损失,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为畜牧业产业化的实现提供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时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的研究,为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有助于全面扩大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未来,建议各省积极实施集约式管理模式,提高品种改良速度,夯实物质基础,培养龙头骨干企业,为畜牧业产业化实现速度加快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红英。新时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3):9-9.

[2]杨朋年。对新时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