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大背景之下,我国部分城市已经逐渐进入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但就目前情况来讲,现有建筑物的综合性能及整体质量很难满足老年人在物质层面及精神层面的各项需求,这也使得对现有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及改造变得十分迫切。为了使建筑变得更加适老化,建筑设计师应当以既有建筑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探索并研究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并提高建筑规划设计的整体效率,从而加快建筑的改造,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捷。
一、在适老化理念指导下进行既有建筑设计与改造的重要意义
人体机能会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衰老症状与各项能力的退化将会使人们的日常生过及外出活动变得困难不便,但这并不代表老年人失去了追求舒适生活及美好幸福的机会。当前,我国有很多养老院及老年人居住场所存在价格昂贵、安全性低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那么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将会大打折扣。在设计与改造老年人居住环境过程中,设计师应当保证居住场所及周围设施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特性,而并不是单纯以设计者的角度对建筑区进行考察。在设计与改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建筑时,设计师不仅要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所需,还应当照顾其心理需求,为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创造更加愉悦的生活氛围,以老年人的视角考虑这些问题,由此改善其生活品质。传统意义来讲,老年人住房往往是政府所分配的福利性住房建筑,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老年人住房变得更加开放。正因如此,老年人住房不仅要满足老年人基本要求,更应当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综合服务。
二、基于适老化设计理念建筑空间设计原则
(一)遵循建筑设计的安全性
为了更好的对既有建筑进行设计与改造,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守基于适老化设计理念的建筑原则,遵循建筑设计的安全可靠性就必须得到重视。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设计期间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有效解决安全问题才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务与保证。对于养老型建筑的设计,设计部门要讲安全问题列为核心要素,务必要做好各项安全隐患防范措施。例如,在浴室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安防防滑扶手防止他们滑到,同时对电源电气设备的开关管理也应当简单化。
(二)减少障碍设计
对于适老化建筑来讲,在实际设计期间减少障碍设计也十分重要。由于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老人们的生活起居问题也逐渐被引入到设计中,他们行动不便导致自身的活动范围受限。基于适老化的设计理念,设计人员应当遵守减少障碍设计的原则,综合考虑老年人们的行动能力和适应力,应当在设计过程中适当减少房屋台阶或其坡度等方面的设计,并且在一些必要障碍处放置警示牌。另外,设计者要有效安排住宅区内的植被覆盖范围,确保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视野,这样也就不会给老人们带来安全问题。
(三)遵循老人的需求
在对既有建筑设计及改造期间,设计师还应当充分听取老人们的意愿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能够使建筑符合适老化的设计理念。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老人们身体能力的降低,其活动范围较为有限,总是被局限在屋内某个区域内,但他们应当有适合自己的兴趣想法,所以设计者必须要在实际设计中遵循老人们的意愿,要为老人们提供较为充足的活动区域,做到空间布局的合理化规划,适当可组织一些小型的开放日活动等等,这样才能够为老年人在生活中提供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三、在适老化理念指导下进行既有建筑设计与改造的具体措施
(一)居住空间的设计与改造
建筑的居住空间的设计与改造是提升建筑项目适老化水平的重点。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及身体素质随着年龄的提升而逐渐降低,这就导致其活动范围也逐渐缩小,最基础的生活环境主要局限在卧室,所以在对老年人住宅进行设计与改造时,设计师应着重关注卧室的整体性能。首先,老年人卧室应当朝阳,保证卧室采光良好,而且设计师还应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考虑所获取的光照强度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在保证卧室光照的同时满足其要求。其次,卧室的通风性也十分重要。在保证卧室通风的前提下,设计师还应当做好隔音设计,避免老年人睡眠质量受到影响。而且,对于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设计师还应当在卧室预留一定的活动空间,以防老年人的行动受阻。
(二)通行空间的设计与改造
在无障碍环境设置过程中,通行空间的设计与改造是极其必要的。现阶段,很多老旧小区仍然没有安装电梯,如果居住楼层较高,老年人上下楼时就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并且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在对通行空间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遵循安全性和便捷性的原则,在无障碍通行空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在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设置夜间照明系统,针对人行道路实施无障碍改造,在小区内设置导引标志。如果是垂直交通空间,设计人员可以在建筑内设置缓坡楼梯,在楼梯两侧搭设扶手,在踏面的前端位置设置防滑警示。值得一提的是,相关部门已经开始为老旧小区增设电梯或爬楼代步器,以解决老年人在出行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这种改造能够大幅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人际交往空间的设计与改造
老年人行动能力的下降使其行动不便,社交范围也随之缩小,这很容易导致老年人人际交往受影响。而且,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使空巢老人不断增加。在此情况下,建筑设计师在对既有建筑进行设计与改造时应当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人际交往空间,从而保障老年人的正常交往。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情况,设计师应当为老年人提供各项活动时所需要的扶手,从而增加老年人外出活动的兴趣。而且,老年人居住地社区还应适当增加摄影、美术等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令老年人工作退休后能够在培养自身乐趣的同时陶冶情操,加强老年人的生活信心,促使其形成乐观的心态,并增强其对生活的满意度。
(四)医疗保健空间的设计与改造
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很快,生病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老年人居住地应当配备完善的医疗保健空间,为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提供空间,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而且,医疗保健空间还应当按时对老年人的身体进行检查,并针对性地对特殊人群进行护理,以防重大疾病的发生。在对医疗保健空间进行设计与改造时,设计师应当结合相关医疗常识对建筑空间进行规划管理,此外,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保障该区域的环境卫生,及时进行维护与清洁。
四、结束语
综上所示,在适老化理念的指导下对既有建筑进行设计与改造对提升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正因如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提升既有建筑适老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并在设计与改造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原则,同时不断提升既有建筑在居住空间、通行空间、人际交往空间以及医疗保健空间等方面适老化水平,从而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满足其物质及精神层面的各项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建筑项目整体性能,使建筑行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虹.基于适老化理念对既有建筑设计与改造的探究[J].房地产世界,2022(07):55-57.
[2]郑成霞.基于适老化理念对既有建筑设计与改造的探究[J].装饰装修天地,2021(13):60.
[3]闫炜.基于适老化理念下的现代都市养老建筑设计思路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9(07):126-127.
[4]闻睿.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J].居舍,2019(3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