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气象部门防雷执法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应对处理

措吉 美朵白珍

西藏阿里地区气象局,859000

摘要: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应用和发展,我国各级气象服务机构也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实践,气象机构对于气象服务行政执法工作的影响也愈加重要;根据《气象法》所赋予的相关法律义务,气象部门负有责任依法加强对防雷市场的管理和监督。随着当前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建筑行业对于防雷减灾的技术性和监督管理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困难,并且,专业技术人员的稀缺和对社会公民群众的法律认知浅薄等一系列问题也给防雷减灾执法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困难与挑战,所以需要不断加强各级气象机构对于防雷减灾的监督和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地科学化规范和促进防雷市场。
关键词: 气象部门;防雷执法工作;难点问题;处理措施
DOI:10.12721/ccn.2024.15707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当前气象部门防雷执法工作的难点问题

1.1执法水平和安全意识需提高

对于防雷现状气象部门的执法工作而言,仍有一些员工在气象部门不清楚防雷工作的方向,甚至使用闪电保护执法工作作为一种手段来获得好处。此外,气象部门在防雷执法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借鉴工作经验,使执法人员因经验不足而信息不足,不敢大胆执法,造成执法缺位等情况。有些执法人员关注的是法律是否可以罚款,而不是对收费制度的正确认识,功利性太重。此外,执法人员的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执法人员如果对新建建筑的防雷审核不到位,就会存在巨大的建筑安全隐患。这些都给气象部门开展防雷执法工作带来了困难。

1.2气象防雷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执法人员是气象防雷执法工作中的重要部门。执法队伍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直接影响防雷工作质量,难以满足气象防雷执法工作的发展。目前,因为气象部门面临问题等少数专业人员和一位年长的年龄结构,气象防雷的一些工作人员执法人员派出的其他文章,和他们都是负责气象执法工作,还承担气象业务、气象科技服务等工作,工作压力大,没有专职执法人员。他们虽然具备气象专业知识,但缺乏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导致在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气象专业知识缺乏,执法水平较低。

1.3气象防雷执法工作体系、法规不完善

目前,气象部分的法律法规仍然需要改进,例如,年检时间是没有特别需要法律法规的年度检查,责任不明确,建立了模棱两可的规定,使被检查单位有错误的理解。此外,气象防雷执法工作中没有专门的部门和执法体系,导致执法力度减少。二是执法人员观念落后,执法工作不到位。最后,这些违规行为增加了执法的风险,导致执法不到位,不能有效制止违法等行为,没有适用的行政处罚来规范执法工作,使执法工作无法实施。在气象部门的防雷行政处罚案件中,往往会出现违规案件。第一,一些执法程序不到位;二是行政处罚依据不足,在调查取证、笔录、笔录、档案材料、证人证言等方面需要规范;第三,签发处罚文书被拒绝签字和接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情况不仅增加了气象执法的成本,也导致了不成功的案例。

1.4执法环境复杂导致影响执法效果

执法环境直接决定了气象防雷执法工作的实施效果,气象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障碍。例如,许多的执法机构和单位往往骄傲自大,对于执法工作人员的不理解、不屑一顾或者推诿,往往用各种原因,关起门来强迫其推卸责任,使得执法工作更加艰苦。有的执法机关甚至开始走"关系"路,请求上级或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主动出面讲话说情,使得执法工作人员陷入尴尬境地造成“关系”大于规定的现象,气象部门执法过程中的困难和复杂的环境,给了一些有特殊关系的非法企业和非法家庭一个机会,直接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果。

1.5宣传力度不够,气象防雷执法的社会意识低
由于目前我国气象防雷执法相关的气象管理行政法规制定比较晚,缺少良好的气象管理宣传,民众在生活中对气象灾害预防和降雨减灾的意识认知程度严重,社会上气象防雷执法意识低。防雷降雨减灾宣传的力度并不到位,也是影响当地气象局防雷执法的重点。公众及其执法管理人员对于防雷的知识并不十分了解,使他们对接下来的防雷执法工作,对于一些气象防雷执法法律法规认识不明确,这样就在无形中给我们增加了对于气象防雷的管理和执法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2、对提升气象防雷执法工作开展的处理对策

2.1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大防雷执法工作的宣传力度

我中国对于气象的法律法规预防和减灾颁布相对较晚,另外,由于我们所在的地区是牧民为主,牧民居住分散,防雷信息难以传到到位,防雷执法工作进展困难,使学校、偏远地区、学生和牧民的防雷意识差,所以社会意识地浅薄不利于执法工作的顺利实施气象防雷执法工作,因此有必要增加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大喇叭、气象预警手引进等手段,向公众普及防雷和执法的重要性,及时传递信息给在野外作业、活动的农牧民,提前做好预防。鉴于社会对执法机构的接受程度较低,我们必须加强全社会的宣传,例如: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的现有资源,如“12121”气象服务电话,气象短信平台,气象影视节目和世界气象日,等等,我们将提高公众意识的气象部门,提高全社会对气象法规的认识,为气象法规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环境。他们还可以开展各种专项宣传活动、公益广告,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积极配合气象防雷执法人员的工作。在全面宣传的基础上,优先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单位的宣传,提高宣传效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有效减少野外作业、活动的农牧民遭受雷击的可能性。

2.2不断健全和完善气象防雷执法体系

第一,是建立和完善气象防雷执法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和注重法律知识的执法队伍。一般来说,省气象局设立法制办公室和气象行政执法大队,市气象局设立法制科和气象行政执法中队。各县结合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设立气象行政执法大队。为了做好执法、气象部门也可以聘请律师资格律师参与工作,以便执法工作可以在礼貌的方式进行,有一定的威慑力量实现落实防雷执法的责任,提高气象局的执法能力。要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执法人员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提高执法力度的规范性、有序性。

第二,要明确执法标准,规范防雷执法流程,同时执法部门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执法范围的具体情况,制订一套科学、有效地执法流程,便于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各部门之间要积极配合,共同构建防雷执法机制,做好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第四,要建立有效地监督体系,实行防雷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提升行政执法水平。防雷行政执法保证了气象防雷减灾法规、法律、章程等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因此,气象部门要明白防雷行政执法不是提高收入的一种方式,行政执法的目地更加不是创收,才能更好认真的履行防雷减灾工作职责。

2.3加强气象防雷执法对人员的培训,增强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气象防雷执法队伍的培训和综合素质,是开展防雷执法工作的基础。气象防雷执法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气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气象防雷执法的需要。

第一,执法人员要加强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的学习,具备扎实的法律法规知识,在法律允许的权限范围内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第二,是执法人员要精通业务,在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发现矿山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要明确系统检查那些违反规定的目标,哪里有问题。三是执法人员积极参加防雷执法学术研讨活动,提高其技术规范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最后,要加强防雷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强化为民执法的观念。

参考文献:

[1]王玉洁.气象部门防雷行政执法工作的难点与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8):37.94-95.

[2]姚晓磊.基层气象部门防雷行政执法工作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7,48(14):167.

[3]张立春,邹小龙.对未来防雷减灾工作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7,34(10):84.

[4] 赵桂芳 . 防雷行政执法及服务体系建设 [J]. 江西农业 ,2017(7):42.

[5] 张东剑 , 李峰 , 钟志勇 . 论如何有效开展防雷减灾管理工作 [J]. 化工设计通讯 ,2017,43(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