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推进了水利建设事业发展,水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要结合具体工作内容,全面的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方案,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地为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具体分析,结合水利信息化技术手段,从多方面研究了提高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的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水资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能够对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在较为复杂的情况下,管理者若想提高做出判断的准确性,便需针对全面的材料进行细化分析,从而保证判断的可靠性。而通过对原始的资料进行人工查阅,则难以实现上述目标。作为重要的工程项目类型,数字水利是实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水资源管理工作期间,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信息,持续提高水资源管理的实施效率,在具体的整治工作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信息技术能够准确预判洪水的情况,及时制定更为有效的防御方案,这样便可明显提高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此外还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妥善地处理突发问题,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对水资源进行管理期间,科学使用信息技术,能够保证采取更为妥善的方法,极大促进了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社会的发展。基于此,要全面的探索更加高效的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方法。
2水资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2.1采集信息与传输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对水资源实施管理期间,便需全面掌握水资源的相关信息。具体来讲,相关管理机构需及时掌握更为可靠的水资源管理数据,通过针对具体的区域设置雨量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信息收集设备,从而构建更为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通过对水资源管理区域的水位、分干渠等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从而掌握更为精准的数据信息,明显提高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往的灌溉区域主要使用数字微波通讯网等途径完成信息传输,但在目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下,上述通讯技术手段便难以迎合当前的工作需求。因此相关管理机构便需侧重建立更为强大的信息传输途径,借助无线宽带等渠道来实现信息的高速传输与共享,这样管理人员便可及时掌握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信息,持续提高水资源信息的应用效率。
2.2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建设工作
在水资源信息化的系统内,信息的共享主要通过网络渠道来实现。相关管理机构需及时形成辐射范围更广,且能够兼容音视频、图像等多种信息类型的网络平台,保证水资源的信息管理能够更为有效,充分发挥资源的实用价值。管理机构除了构建系统平台外,还需同步建立地理信息及全球定位系统。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对水资源信息进行更为科学的分析与处理,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以此作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全球定位系统则可辅助资源管理部门准确定位水资源问题的出现区域,这样便可有效缩短管理人员处理问题的时间,以更高的效率来完成水资源管理工作。最后,资源管理部门还需使用仿真系统对掌握的资源信息进行标准处理和存储,从而不断优化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效果。
2.3水资源业务管理应用
业务管理模块能够对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保障,主要包括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水功能区管理、入河排污口管理等内容。首先取水许可管理主要的内容为许可证查询、维护等,主要实现取水户的取水申请、材料上报、审批等业务,并将审批结果共享到平台供用户查询。其次,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查询用户每月的实时数据等信息,依据使用的水量来测算水资源费。同时,还可准确统计应缴及拖欠等费用数目。再次,水功能区管理的内容为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实现水功能区内的水位水质数据查询、自动评价等功能,并通过表格等方式进行呈现。最后,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内容主要为排污口的审批、资料录入、维护等功能。具体可为单位审批材料的上报、审批以及排污口的基本情况显示等。
3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加大资金投入
实施信息化建设需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尽量达到理想的目标。此外还需配置更为专业的技术人才,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在对水资源信息进行管理期间,可向相关机构申请获取资金支持,也可在相关行业实施融资,从而实现对工程数据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从而保证水资源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不断优化提高。
3.2强化思想意识
需持续提高专业人才的信息化建设意识,同时对其管理的能力与素养进行提升,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细化完善,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保证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信息技术可对目前使用的数字化手段进行管理,保证高效获取信息,将更多的资源进行聚集和完善。为实现上述目标,便需建立更高层次的思想意识,以此作为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相关技术人员也需同步提高工作理念与素养,侧重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保证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为开展水利项目提供扎实的基础。
3.3制定管理体系
相关机构需加大项目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进行优化完善,从而推动水利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为此,需形成专业的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信息的接收和整理工作,随时为系统提供数据参考。在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期间,还需形成水土保持的监控机制,依据水资源管理的具体情况对上述机制进行合理应用,还可使用遥感和定位系统等完成水利信息的监测。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够明显提高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质量,拓展信息获取的渠道,推动水利项目的持续发展。最后,还需推动网络信息的发展,持续对网络信息进行优化更新,形成有效的信息化技术体系,从而推动整个水利项目的长远发展,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协同共享。
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从多方面总结了水利信息化技术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应用的具体措施,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深入工作实际,全面开展实践应用研究,从而创新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方式,全面加强应用水平,有效地为水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于燕.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J].河北水利,2020,{4}(06):20.
[2]李铭,彭光敏.水资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20):50.
[3]马志新.水利信息化技术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4}(11):130-131.
[4]欧真理.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6,26(0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