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气象防雷技术的存在的隐患及发展趋势探究

​何晋生 郑一之 林晓吟

饶平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515700

摘要: 雷电是自然界中发生几率特别高的一类现象,此类自然现象通常发生非常迅猛,破坏性特别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很大的冲击波以及电磁辐射以及其他物理效应,往往会对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特别严重的威胁,被称作10大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政府部门与社会大众均特别重视气象防雷工作,并且在雷电易发区布设了一些防雷装置。但是有些防雷技术还存在许多隐患,影响防雷效果。因此,本文结合气象防雷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气象防雷技术存在的隐患,并针对未来发展趋势给出相关对策,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 气象防雷技术;隐患;发展趋势
DOI:10.12721/ccn.2024.15707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雷电作为大自然中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在全球各个国家均会出现。雷电通常在对流发展十分旺盛的积雨云中形成,它所蕴藏的能量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段进行释放,瞬间功率尤其大,还会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冲击波等物理效应,给人们带来特别大的危害性以及破坏力,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供配电系统受损、建筑物被击毁等安全事件。伴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广大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大建筑物建设越来越频繁,电子信息设备也得到广泛应用,还有汽车配套的加油站以及其他易燃易爆场所增多,这些均在很大程度上了增添了雷击风险。为了更好地防雷减灾,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均特别重视气象防雷技术,在许多雷击风险区布设了许多防雷装置,大幅减轻了雷电灾害损失[1]。但是,有些气象防雷技术措施还不到位,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本文结合气象防雷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气象防雷技术存在的隐患,并针对未来发展趋势给出相关对策,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气象防雷技术水平,切实发挥防雷减灾理想效果。

1气象防雷技术存在的隐患

1.1直击雷防御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高层智能建筑物、加油站、化工企业等雷击高发区直击雷防御方面面临的安全隐患涵盖下述及诶到哪:(1)有些建(构)筑物并未布设直击雷接闪器;(2)虽说安装了接闪装置,但是缺乏科学合理性,接闪装置的材料、规格、型号等不符合相关要求影响接闪装置的雷电防护成效,导致建(构)筑物存在较大的累计隐患;(3)有些建(构)筑物接闪装置的材料、规格、型号等虽满足防雷接闪器的相关规范要求,但是引下线、接地体等装置欠缺,未构成标准、规范、合理的直击雷防护体系,这不仅会使得直击雷防御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引发严重的雷击灾害。

1.2感应雷防御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当前,部分建(构)筑物在雷电防护过程中往往会对感应雷防护方面的问题缺乏关注度,这使得建(构)筑物的电梯、计算机、通讯系统等电子信息系统会或多或少地遭受雷电电磁脉冲的侵袭,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电子仪器设备设施受到损坏。此外,由于有些电源、电缆的表面上并未布置金属管亦或者屏蔽层等,并且在进入建(构)筑物之前也未设置相对应的浪涌保护器(SPD),那么即使电源系统采取的是埋入式电缆入户的方式,仍旧会给带来建(构)筑物雷击隐患。现阶段,大多数高层智能建筑物、加油站、化工企业等建(构)筑物的通信、电源线都是凭借架空线进入室里面的,并未采取任何措施来规避雷击电磁脉冲的侵入。在等建(构)筑物中的避雷器的安装方面也不够合理、标准,存在一些雷击隐患。例如,有些建(构)筑物仅设置了1级浪涌保护器SPD,亦或PE线路的接地电阻达到10Ω以上,上述这些均与雷电防护规范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安装浪涌保护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规格要求进行实施,以确保全部的线路均处于雷电防护范围内,减轻雷电对建(构)筑物及其内部电子信息仪器所带来的危害。

2气象防雷技术发展趋势

2.1进一步提高雷电监测、预警技术水平

为了可以更好地达到防雷减灾的效果,应重点在预报和预警的方向上发展气象防雷技术。 当前的气象防雷技术无论多么成熟或者成熟,都无法更好地弥补雷电所带来的各种损失。 若可以在雷暴天气出现之前及时对雷暴进行预防,不仅能够更及时有效地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可以更好地缓解气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抵御雷电灾害的压力。所以,气象部门应将雷电监测、预警工作当做重点任务来抓,不断优化雷电监测、预警技术,努力准确地监测雷电天气,提升雷电天气预警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以有效防止雷电灾害事故[2]

2.2进一步提高气象防雷技术的智能化水平

如今,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先进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产品也开始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得到使用,防雷技术也不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防雷技术开展慢慢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常来说,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大体涵盖3个方面:外部防雷技术,内部防雷技术和综合防雷技术。其中,外部防雷技术主要是通过减小电流的方式在出现雷击时分散强电流。内部防雷技术是减少感应雷击带来的损害;综合防雷技术使用专用设备对雷电流进行拦截[3]。目前,避雷针已在防雷中运用很多年,然而这样的设备常常会对电子信息设备带来极大干扰,同时会对其信号的发送以及接收带来不同程度的阻碍。伴随着现代电子信息产品的普及与应用,避雷针的安装会对社会大众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最好选择屏蔽设备来避免电磁干扰的问题。智能建筑中采取的智能避雷针属于无源以及无辐射的。它会在雷击的关键点产生向上的引导,构成雷电的优先路径,同时实现预放电以及主动雷电的目标。今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创新,还会有更多的智能化防雷设备与技术应用于防雷减灾管理中。此外,会结合雷电灾害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气象防雷技术的智能性水平,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4]。 

2.3进一步提高防雷技术的普及率

当前,大部分气象防雷技术用于高层智能建筑物、加油站、化工企业等特殊场所,而其他区域的防雷技术措施还远远不到位。 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气象防雷技术的覆盖面也需要不断拓展与延伸。与此同时,应注重防雷技术人员的培训,使防雷技术人员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掌握现代化先进的雷电防护技术,推动气象防雷减灾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为大家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气象防雷技术服务。

3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智能高层建筑物、电子仪器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再加上加油站、化工企业等特殊场所的增多,这些都增加了雷击的可能性。因此,公众越来越关注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气象防雷技术人员需要掌握气象防雷技术的要点,对于气象防雷技术存在的隐患要及时完善,并且不断创新气象防雷技术,进一步提高气象防雷技术水平,有效保护社会大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洁,赵劲 . 现代气象防雷设备与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J].科技展望,2015(2):121.

[2]胡淑娟,叶智.关于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57.

[3]周晖.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分析[J].硅谷,2015(1):162,149.

[4]陈千里 吴泽彬 唐玫瑰,等.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前景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