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中学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传统的知识传授式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如何改革和完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通过构建项目学习法驱动的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知识应用能力偏弱
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式教学过于强调概念和原理的学习,知识点的传授脱离实际情境,没有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在这种抽象的知识灌输下,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记忆上,没有在实践中验证这些知识,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无法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来说,学生掌握的编程知识和技能无法应用到实际项目开发中,学习了网页设计但无法独立完成页面制作,网络安全知识也无法用于实际环境的安全防护。这种脱离实际的知识传授使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偏弱,无法达到应用和迁移。这需要通过改革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二)学习过程意识淡薄,问题解决能力不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学习过程意识较差,较难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过于强调个人学习也限制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利于培养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无法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
三、项目学习法的理论依据
(一)项目学习法的概念
项目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法下,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一个贴近实际的项目任务。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或分组进行项目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规划学习路径,主动获取信息,并积极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完成项目。在这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学习注重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而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项目学习法通过实际的项目体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项目学习法的特征
项目学习法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习内容和过程都贴近实际生活,具有真实的情境感;学习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最终完成一个具体的、与实际相关的产出;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团队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项目学习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因此,项目学习法非常适合应用在信息技术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当中,它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这就是项目学习法作为本研究理论依据的原因。
四、基于项目学习法的教学模式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是:选择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项目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究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完成后,组织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并进行总结,以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这种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所学知识得到运用和巩固。教师在其中发挥指导和鼓励的作用,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效果。
(二)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
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是:首先引入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项目情境,提出具体的项目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自主选择项目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选择项目进行设计和开发的探究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项目产出;项目完成后,组织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并进行总结,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在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能力,达到知识内化和能力培养的目的。
五、改革效果评价
(一)评价指标的确定
本研究采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对项目学习的兴趣程度,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完成项目的能力,可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评价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评价学生的信息综合应用能力。这些指标可以全面考察学生在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协作能力、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变化。(二)评价结果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评对比方法,研究结果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学习驱动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高,完成项目的能力也显著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明显改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显著提升。研究结果证明,项目学习法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这证实了项目学习法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六、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项目学习法驱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项目学习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精神。
基于项目学习法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获得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取得了积极效果,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当然,项目学习法的应用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今后还需继续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的项目类型,并优化教师的指导方式。只有持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项目学习法的实效性。
总体来说,项目学习法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选择。本研究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参考,也希望更多教育工作者能够进行探索实践,使项目学习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晓丽.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DOI:10.7666/d.y1549476.
[2] 王永建.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39):1.
[3] 何玲珍.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 2020, 027(025):351.
作者简介:蒋旭峰(1981.6 -),男,汉,江苏无锡人,江苏省无锡市华庄中学, 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