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技术和其他诸多因素影响,使得传统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导致防疫工作效率低下。这不仅会对肉类生产安全性造成极大影响,对养殖行业发展也极为不利。所以,必须从加强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质量入手,抓住关键环节,保证畜牧养殖动物的身体健康,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1]。
一、基层畜牧业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意义
在畜牧业兽医日常工作中,主要职责是保障所管辖区域牲畜正常生长,并对其进行健康监测,为后续的核查工作提供便利,定期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对接种具体日期、剂量等进行详细登记[2]。畜牧兽医需了解本地区牲畜健康状况,做好疾病防疫工作可以对当地畜牧养殖动物疫病准确预测,对可能会出现的疫病及时做好防范。畜牧业作为食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畜禽养殖的管理,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既可以提高养殖户收益,又可以防止因为防疫工作不到位,导致受到瘟疫感染的肉类流入市场,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
二、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主要问题
(一)重要性认识不足
站在近些年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防疫现状角度上来看,大部分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人员与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认知不足,相关工作不完善等问题较为显著。大部分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主要以例行性为主,主动调查性积极性不高,导致“想防便防,不想则敷衍了事”现象频频发生。在这一背景下,未根据相关要求进行防疫接种的动物极易出现疾病,且在具有传染性情况下,疫病会快速在当前区域内传播,这对于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有着不利影响。
(二)兽医业务能力不够强
近几年,国内对动物防疫开展了诸多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现阶段部分基层畜牧兽医在业务能力方面存在不够强的问题,并且对于动物防疫工作尚未形成明确认知[3]。当前,我国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着一定随机性、盲目性,而且存在严重被动开展防疫工作的问题,在上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我国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致使基层畜禽养殖中出现大量疫病,其中不乏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疫病,这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极为不利。基层畜牧兽医在防疫工作中有些凭借经验,或者是采用土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也会使防疫工作成效较差。
(三)资源投入不足
若想切实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成效,便需加强人力、设备和资金的保障。当前,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面临着经费短缺、人员编制有限、人员短缺等问题,此外,在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人员构成不合理,技术人才相对匮乏,对防疫工作质量也有直接影响。基层的动物防疫设备不足,不能及时进行更新,也会降低防疫工作效率和品质,并且相关资金投入不够,难以有效支持防疫工作。
三、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强化防疫意识
若想提高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质量,必须加强对疫情防控的认识。首先,要加强基层有关单位防疫意识,加强对员工宣传和教育,令其能够认识到防疫工作重要性,并按照防疫要求,积极地开展相关工作,从而确保基层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在加强对畜牧兽医防疫工作认知基础上,加强对防疫的投入,做好防病的规划,能够确保防疫工作有条不絮地开展[4]。基层畜牧兽病防治单位要合理配备人手,按当地牲畜的防疫需求进行调配,因编制有限,可向上级提出增加编制,聘用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人员,适当提高福利待遇等,以确保专业人员主动投入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之中。
(二)做好防疫工作宣传教育
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宣传和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针对防疫工作人员做好宣传教育,另外则要对养殖户进行防疫宣传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要对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进行宣传,令其能够了解《动物防疫法》,以及畜牧动物防疫需求,明确防疫工作相关程序和注意事项,加强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员教育与培训,并以此为依据,参加动物防疫工作,有效防止出现违规操作,或是防疫工作不到位的情况,提升防疫工作质量。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阻力,主要是由于养殖户缺乏对动物疫病的了解,对于畜牧防疫工作有一定抵触情绪,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畜牧兽医的防病宣传,动物防疫部门需定期深入基层,制作、播放防疫宣传片,并在现场进行讲解,让广大养殖户了解防疫重要性,从心底里接受,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为需要进行免疫的动物进行免疫。乡镇兽医防疫站深入农户家庭,宣传防疫法、防疫知识,提高养殖户防病意识,并使畜牧养殖户具有基本的防疫能力。
(三)建立动物防疫档案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人员需做好实地调查,采用分区法,将各区域饲养者人数、饲养动物品种进行统一分类,还要掌握动物属于自主繁殖,亦或购买和引进,以及明确动物年龄、流向,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管理,按规定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档案[5]。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建立动物防疫档案,详细记载各类情况,并对需要进行疫苗接种的动物进行及时通报,提供相应预防措施,避免养殖户为了逃避接种谎报情况。动物防疫档案建立后,可以避免以往疫苗接种时出现的疏漏、重复、错误,从而提高疫苗的质量,当地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部门可以利用动物防疫,了解当地畜牧生产状况,并根据防疫需要配备人员、设备、财力等,更好地满足动物防疫需求。
(四)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若想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具备健全动物防疫制度,加强对疾病防治与监测。根据《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法规以及上级兽医防疫局指导,制定出每年动物防疫工作目标[6]。以此为依据,对动物防疫目标进行分解,划分出几项工作,并将各工作分工细化,以激励各部门主动开展防疫工作。为提高基层畜牧兽医防疫规范性,应该强化指导和提高规范,确保基层兽医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规定,避免因工作失误和偏差而影响防疫工作的质量。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可实行分片包干的办法,对动物进行防疫,确定责任人,并设立监管体系,通过对定人、定户方式开展防疫工作进行考评,实施奖惩,进一步调动基层兽医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动态监控动物防疫工作,对于未能落实动物防疫要求的情况,应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使其待岗,针对情况严重者可直接淘汰,达到威慑的作用。
结语:
现阶段,我国畜牧业兽医防疫工作仍存有一定程度不足,因此,需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目前工作模式展开优化,并改变防疫工作人员思想认知,加大防疫工作投入力度,提升防疫技术水平,为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确保畜牧业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国.探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06):68-69.
[2]杨婷婷.刍议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03):78.
[3]黄进培.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相关探讨[J].畜禽业,2020,31(05):59.
[4]杨杰.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研究[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06):35.
[5]何能静.浅析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J].饲料与畜牧,2017(20):43+46.
[6]贾芙蓉.试论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J].中国畜禽种业,2017,13(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