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相琦

连云港市久和实验学校,222000

摘要: 在新课标理念中,初中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与革新,初中体育教育的目标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体育热情和积极性,锻炼他们的竞技精神和身体素质。因此,初中体育课程应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抛弃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主体,改革教学内容与形式,运用创新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DOI:10.12721/ccn.2023.15871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体育的正面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知识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其与核心素养相融合。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就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以高效的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品德,最终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方法,探索发展初中生身体素质和体能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体现

(一)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

目前的教学形势下,学生竞争压力大,教师和家长大多只关心成绩,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大降低。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运动中放松身心,锻炼体魄,提升身体素质。推动素质教育进程,为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作出贡献。

(二)帮助学生劳逸结合,更好地学习

教育性和趣味性是初中体育活动的标志,表现在平衡了初中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让学生做到劳逸结合,以更好的学习面貌去进行书本知识学习。同时,有研究表明,体育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够促进初中生的大脑发育,锻炼思维。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大脑发育尚未完全,不宜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所以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适当地增加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身心健康。

(三)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初中体育课程中,不只要求强健的体魄,更需要对体育精神进行理解。例如,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努力进取、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理论教学中,通过讲解运动员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都充分发挥了学校德育主战场的作用[1]

二、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品德培养缺失,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缓慢

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已经把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上,更加注重道德教育的实践。然而,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德育的缺失摆在我们面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缓慢,因此迫切需要新内容、新方法提供支撑,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放在首位。

(二)缺少人本教育理念支撑,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目标来看,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是中学体育考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是否得到加强,而不关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果初中体育教师只按照中学体育考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只会机械地重复一些体育动作。固定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无法全面感知体育课堂的独特魅力,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2]

三、初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策略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核心素养教学的推进,也是优化学生体育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要主动发现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新型的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另外,还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突破口,构建融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篮球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和学生讨论NBA这类体育赛事拉近距离,再询问最近的学习压力、学习状态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然后再教给学生篮球知识,参与到学生的训练和比赛中,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3]。趣味性体育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满足感,从而激发体育热情。所以,只有教育手段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例如,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创新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游戏、竞赛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气氛。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热情,老师要做到体育动作生动、准确。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广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体育教学中为了强调学生运动的主体性,我们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所以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个性特点也就有所不同。一些学生进步是因为赞美的话语,另一些学生则是需要在某种压力下才能成长。例如,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再适当地表扬鼓励。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就不应让其独树一帜。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体育目标,并能在下一阶段学习到新的体育技能。让学生们都逐渐喜欢上运动,提升运动参与的积极性,优化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

(四)注重身体素质训练活动的开展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培养。比如,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素质,开展了坐位体前屈、三级跳、跳远和鸭子步等教学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再如,为锻炼女孩子的形体和身体素质,开展了健美操、啦啦操、体操等训练,为锻炼男孩子的体力和球类技能,开展了篮球、足球和排球的教学……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喜好和身体素质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在训练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意识,以此促进初中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4]

(五)重视体育德育思想的渗透

核心素养背景之下的体育教学,注重体育精神和体育“育人”理念的传递。所以应积极地担负起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以及品德修养的重任,要把思想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一方面,教师必须加强对体育德育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要大力开展初中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活动,丰富初中体育德育教学的培训内容,定期举办教研活动,让体育教师在教研中与其他教师分享德育的优秀经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保证初中体育学科德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可能性[5]

结语:

总之,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培养是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方向和目标进行重新界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发展,并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体育教学的变革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袁小妹.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实践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3):1.

[2] 韩永顺.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探究[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36):1.

[3] 刘洋. 新课标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20.

[4] 王光标.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与例析[J].  2021(2020-2):23-24.

[5]刘阳.试析培养初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意义[J].新课程.中学,2019(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