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环境保护中水污染处理技术和再生利用研究

陈奕彤

中央民族大学,100081

摘要: 在经济的立体推动下,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个改变虽然可以改善生活品质,但同时生态环境建设压力也会增长。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彻底解决环境问题,为城市发展可持续助力。在众多污染中,水污染是常见问题,需要依靠处理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借助再生利用手段,合理改善水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 水污染;再生利用;处理技术;环境保护
DOI:10.12721/ccn.2021.1570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从现状了解到,随着水污染加剧,污水处理成为社会热点,水污染处理技术得到应用。但该技术在我国实践不足,成熟度偏低,再生利用技术的理论还未普及,同时设备性能不良、资金供给不足,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下。基于此,需要加大再生利用研究力度,灵活应用污水处理技术,完善污水管理体系,旨在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水资源最大价值。

1污水处理中的问题

1.1水污染处理设备老化

我国水污染处理问题颇多,其中设备老化就是直接体现。在污水处理阶段,设备的性能非常关键,设备的平稳运行会提高污染处理效率,是强化水污染处理效果的基础性保证,不容忽视。但现状却是污水处理厂资金有限,另外技术方面也十分局限,多年来没有更新设备,导致设备老旧,污水处理效果被影响。小型的污水处理厂,老化的设备依旧在使用,出水水质无法保障。

1.2大众对再生技术的存疑

从实际了解到,水污染再生利用技术在我国推行时间晚,实施时间比较短,普及度并不高。人们对再生利用技术比较陌生,存在认识不到位问题,了解并不是十分透彻。甚至有人存在偏见,认为污染过的水即使再加工和净化,也无法达到理想水质,和没净化过的水不能相提并论,再生水中会存留有害物质,这样的水质难以满足用水需求[1]。面对大众的质疑,导致再生技术举步维艰,在国内无法顺利推行。想要改变现状,大范围推广再生技术,需要政府明确责任,整合多方力量,加大再生技术的宣传,在此前提下,帮助大众认识再生技术,提高再生技术接受度。

2水污染处理技术应用

2.1吸附技术

水污染处理技术中,相对常见的是吸附技术,应用范围也比较广,属于频率较高的处理手段。现实中,运用处理吸附技术整个流程非常简单,处理污染过的水可以达标,投入的成本较低,这是因为这样的优势,该处理技术被多数处理厂实施。吸附技术应用中,比较重要的是吸附剂的选择,实践发现,活性炭吸附性良好,可以作为有效吸附剂。除了活性炭之外,一些黏土矿物也带有吸附能力,在吸附技术实施中,要结合实际,将活性炭和黏土融合,在融合之后,物质表面会有缝隙,当有杂质的水流过基础表面的空隙,其中的杂质可以被吸附,起到净化的效果。经试验论证发现,吸附技术优势较突出,在实际实施阶段,技术性价比较高,同时操作简便。但任何技术都不是无懈可击的,都有不完美地方存在,会有一些缺陷在实施阶段呈现出来,例如:在吸附的阶段,基材吸附能力有限,如果污染程度较重,基础技术材料会面临饱和,一旦达到饱和状态,污水处理效果就会弱化。基于此,在实际操作期间,需要强化人员意识,确保污染处理积极开展。

2.2生物处理技术

2.2.1活性污泥技术

活性污泥技术相对成熟,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污染过的水需要通过专业渠道输送到曝气池中,同时要需要静放几个小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活性污泥技术应用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间需要保证污水和空气结合,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会加速微生物生长,现实中以絮凝体的形态出现在水体表面。当出现这一现象后,意味着可以开始采用活性污泥技术了。此时正是吸附作用发挥的最好时机,通过活性污泥,可以有效净化有机物,同时将其中的微生物控制并且吞噬[2]。研究发现,该项技术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十分显著,85%左右的有机物都可以在此环节消失,降低水中有机物含量,进一步强化净化效果。

2.2.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除了活性污泥技术外,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同样有显著优势。在该技术实施中,需要掌握核心技术,明确厌氧生物处理流程,强化最终的处理效果。在科技的牵引下,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更新和升级较快,目前应用广泛,可以处理低浓度有机物,技术应用价值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巨大潜力和上升空间,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在该技术的辅助下,可以使处理效率提高。除此之外,该技术在实施阶段,能够与其他技术组合,一方面强化了处理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水污染处理便利性。主要工作流程如图1。1.png图1 厌氧接触法实施流程

在污水净化阶段,需要严格控制C0D浓度,C0D浓度是重要指标,在科学范围内该指标不会超过400-500 mg/L。实际应用中,如果水量小,指标数值就会高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相反,如果水量大,为了掌握水污染净化程度,需要安装监测仪器,实施在线监管,严格控制其浓度。在厌氧池污水净化中,为了保证净化效果,需要进行水解和酸化,在此基础上去除水中的COD,这是重要步骤,不容忽视。厌氧处理结束后,一般情况下的沉淀处理必不可少,将净化的原水清液按照操作规范倒入好氧池中,在此基础上完成二次去污,这样可以将金属离子分离,高效净化悬浮物。

2.2.3生物膜技术

在现实应用中,生物膜技术价值也很高,可以保证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在工作中,要利用核心技术,将好氧菌和厌氧菌在合理环境中进行融合,这是基本前提。在此前提下,再利用水源净化能力,对水污染处理效果持续增强。值得强调的是,在生物技术实施阶段,含氧量要严格把控,确保菌类正常存活。在水污染处理中,当污水达到一定流速,会实现生物的自动分解,不断形成新的生物膜,在这种循环模式中,全面消耗有机物,实现净化水质目标,合理满足工作需求。

3再生利用分析

3.1用于工业生产

污水经处理后,从水质上可划分为多个等级,在工业加工中,主要应用的是二级处理的出水。在此基础上,也可经深化处理,从源头进一步改善水质,将水质质量提升,满足更为严格的要求。该类水源在工业冷却水中应用广泛。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占比较大,研究发现该类水源除了在城市绿化中发挥作用外,主要还是用于工业,比例超过了50%。

3.2用于农业灌溉

除了工业生产外,污水经处理后还可用于农业灌溉。我国北方城市,最早将城市污水变为了郊区农田灌溉用水,这一举动获得了理想效益。经处理后的污水,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帮助土壤增加养分,锁住土壤水分,提高农作物产量。但需要强调的是,污水处理结果必须要达标,若使用处理不达标,则会降低农业产量,同时污染土壤和农产品。

结语:综上所述,污水净化处理意义非凡,其再利用将成为流行趋势,作为水资源保护手段,必须将再利用和污水净化处理持续深入推进。水污染处理人员需要秉持创新态度,采取优化措施,增强水污染处理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社会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