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的强化路径探析

曹莹娜

讷河市委党校,黑龙江讷河,161300

摘要: 党性教育一直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不变的话题。当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党建的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特别是要把好党性教育这一中心环节。基层党校是培养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强化基层党校的党性教育,是提升党员干部修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三个角度探讨了强化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的有效路径,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助力于提升党性教育质量。
关键词: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强化路径
DOI:10.12721/ccn.2023.1571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基层党校的关键环节之一就在于党性教育的有效开展。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要求,要在坚持理想信仰、强化宗旨意识、改善工作作风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党校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有效地融合我党当前优秀的政党理论和政策,增强党校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因此,探讨强化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方法

(一)开展全过程党性教育

在党校培训教育中,必须将党性教育摆在第一位,并全面贯彻到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首先,要在授课方面达到全覆盖,将党性教育贯穿于授课、培训、管理等各个方面,使之规范化、精准化,使之能见。其次,要在教育的内容上做到全面、旗帜鲜明的进行党性教育,始终把理想信仰教育作为主体,把理论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宗旨意识教育、群众观念教育、党章教育和党规党纪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员的党性意识和党性修养。再次,是在组织上做到全面覆盖,负责教育的部门在制定教育方案时紧紧把握好党性建设的主线。不管是主体班,还是条线班,都要将党性教育的主线作为重点,让学生能够在自律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党性。最后是要加强基层党校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使党校真正成为党性教育的大熔炉。

(二)采取多样化教育方法

在进行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研讨、论坛、案例分析、观看电影、读书会等方式和方法,让党性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又要直接面对社会现实冲突,以问题为导向,解答疑问[1]。在进行现场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育基地进行仔细的选择,对培训方案和背景资料进行认真的准备,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对教学工作进行周密的组织,对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交流,并布置好上交的心得体会等,这样才能让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进行党性分析的时候,要设计好党性分析活动的内容,并进行动员和撰写相关的资料,对自身进行认真的分析,做好整个过程的追踪和控制,并邀请相关的人士进行评论,力求创造出一个具有良好的党性分析气氛,保证了存在的问题可以被纠正。

(三)充分利用现场教学资源

基层党校要结合其所在地区的特点与特点,积极发掘地方资源,建立具有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使其成为一部生动的党性教育教材。其次,在基层党校中,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已有的资源,使“点”与“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党性教育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专门化。最后,在对现场教学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的是,积极的教育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在对警示教育现场教育资源进行开发时,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反思和共鸣。

二、调整教学布局,增强师资力量

(一)完善课程体系

要坚持以理论教育为根本,以提高党性教育的理论水平为重点。及时更新并发展新的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案。要将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精神贯彻到底,对主体班次以及各条线班次的特色教育培训大纲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保证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达到并得到落实。对党性教育的培训方案进行精心的设计,以各类班次培训大纲中有关党性教育的内容为依据,将相关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时间、效果等融入到教学方案的安排中。要结合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突出党性教育的重点。

(二)研究乡土教材

持续加强对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积极开展乡土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贯彻“教材建设是党校教学的基础工程。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编写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党校特点的系列教材,建立与教学布局相适应的党校教材体系。”的精神,各级党校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与此同时,这也离不开基层党校间的联合合作,各个基层党校应该一起努力,构建并健全党性教育教材体系,力争实现不仅有党性教育基础教材,也有一些特色教材,以及适合不同地区教学需求的地方性教材[2]

(三)增强师资力量

增强师资力量,是新形势下党性教育的新要求。在基层党校开展党性教育,要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解答他们的思想疑惑。党性教育能否取得成效,与党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密切相关。基层党校可以让教师进入上级党校学习培训,同时采取上派下挂、基层调研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改革体制机制,强化监督考核

(一)增强考核机制科学性

要加大对学员的正式考评力度,采取测验、调查问卷等形式,将党性教育具体化。强化对学员的私下考察,提高基层民众对干部党性考察与评估的比重。运用民意调查和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手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以此来衡量党员的政治素质。强化对学员的日常评估,将干部微信朋友圈、现实生活圈和交际圈的实际表现进行整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党性表现进行评分。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构建完善的党性评估指标体系。

(二)增强监督机制科学性

将课堂学习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由组织部门进行统一进行安排部署。为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党性建设,要有一个“近、中、远”的总体计划。将学校内部的巡视与学校的日常巡视相结合,对学校的党员、干部进行巡视、考察,对其党性修养进行考察。要强化对党员、尤其是主要领导的党性建设情况的监督。将组织考评与群众意见相结合,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引进群众满意度测评、社会监督等方式,使干部的党性行为能够随时接受外界监督。

(三)构建考核应用机制

基层党校应在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学员管理,对考核考勤应用机制进行完善。根据与干部评估有关的规定,将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日常表现以及结业时的党性评价材料,及时地向组织部门提交,以便将来进行选拔任用。在干部提拔、任用过程中,要将党性修养作为核心内容和主要指标,运用科学的评分分析方法对干部的党性素养进行度量,将对党员的党性教育与干部提拔任用相结合。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和改革期,在这个时候,大力进行党性教育,可以保证我们国家能够坚定地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同时,还可以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积极地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与民族精神,从而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党性教育对于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维护党的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3]。党校可以利用党课、主题活动等形式,推动党性教育的扩展,为学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学员能够充分理解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党性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卢新忠. 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党校党性教育面临的挑战[C]//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组委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文艺教育委员会.中小幼教师新时期第三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二).[出版者不详],2022:205-207.

[2]赵炜.新时代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工作现状及优化途径[J].办公室业务,2022(05):54-56.

[3]张葆海.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2(0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