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中开展法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对于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化,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倘若缺乏法治教育,对小学生未来发展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小学生法治教育势在必行。
一、巧妙运用教材,渗透法治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是学生形成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教育渠道。《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许多法律知识及相关条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法治元素,巧妙运用教材,由教材知识拓展开,从而渗透法治教育。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是“我们的学校”,该单元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学校生活的美好,让孩子们热爱校园。通过思考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学可以从学校本身出发,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有传授知识的老师,从这两方面展开,教学目标也就基本达成。但换个角度思考,校园里学生众多,却依然能够井然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由此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遵守学校纪律的重要性,也借此把话题引入生活中,让学生明确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可以进行法治教育的渗透:在学校遵守校纪校规,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遵守法律,比如不随意拿别人的物品等。因此,巧妙运用教材,由教材中的课题展开去,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法治的熏陶,为孩子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打下基础。
二、法治教育形式创新,深化学生认知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以往课堂通常都是教师口头讲述,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无法起到良好的教育成效,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将法治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充分融合,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法治教育的接受程度。例如,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讲述法治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多媒体利用图像、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法治内容,通过生动趣味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动画相较于文字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也更容易理解,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深化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让三名同学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调解员,顾客到商场买了一箱牛奶,回家发现牛奶过期,于是就找售货员退货,但是售货员表示已出售不接受退货,于是两人争吵起来。调解员看到这一情景后,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很快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情景表演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法律知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准确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引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活学活用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法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教育影响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法治法律观念,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避免走上不归之路。在当前的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中,教师不能只将教学重点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还要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活学活用能力。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学习法律的必要性。如以“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为例,教师先讲述一段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小亮同学在六年级时父母离了婚,和没有经济收入的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各自在婚后对小亮不闻不问,小亮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后来为了学费小亮从姑姑家偷了500元,父亲知道后与继母一起向小亮使用暴力行为进行管教……”请问小亮父亲与继母的行为对吗?这样的行为没有履行对未成年人的哪一项法律保护?如果你是小亮你会怎么做?通过故事导入再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小亮的父亲没有尊重小亮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对小亮实施家庭暴力。通过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讨论怎么才能保护小亮的自身权益,引导学生结合法律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讨,并积极的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近距离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法治教育影响
在小学教育阶段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升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学校与教师应加大法治教育宣传力度,积极采取多样化教育措施全面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加大法治教育宣传力度,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够耳濡目染,了解与掌握更多关于法治教育的内容。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简单地导入法治教育含义,然后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一些与之相关的内容,当学生熟悉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猜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强化巩固法治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去研究法治教育的各种内容,从而提升法治教育的宣传影响力。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如“放学前、放学后、重要节日前”等等。对于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帮一”重点帮教活动;学校还可以打印普法资料让学生带回家,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学校还可以组织校园法律法治主题活动,如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辩论赛等途径加强法治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校学生的法治教育意识,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张贴法治教育海报、绘制黑板报、宣传栏以及悬挂横幅等形式进行法治教育宣传,让法治知识时刻影响着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和法治法律相关的课外书籍,达到丰富认知、拓宽视野的教育目的,而不是局限在教材学习中。
五、结束语
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小学法治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及在今后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作为法治教育实施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创新法治教学形式。采取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法将法治教育有效融合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全面提升法治教育成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婧.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读写算,2021(27):101-102.
[2]王萍.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智力,2021(15):131-132.
[3]蒋颖颖.新课改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1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