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国家将学生身体素质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缺乏兴趣时会被动参与学习。想要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当务之急要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无论从学生的主动性方面考虑,还是从教师的专业程度分析,当前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呈现出教育质量较低的特点,学生没有在体育锻炼活动中获得体育素养的提升,也没有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较差,课堂参与性较低。因此,教师要把教学实际与有效教学策略结合,改善当下的教学现状。
一、改革教学方式
高中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与其他文化课程同样重要,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还会影响到文化知识的学习。素质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切实减轻文化知识学习的负担和压力。应适当增加体育教学的比重,避免将身体素质训练当作附属教育学科,同时立足学生兴趣进行教学改革,从而达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觉进行体育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热爱运动的意识,充分发挥出体育课堂教学的作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应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挖掘学生体育运动潜能。以往学生在体育课上缺乏自主性,大多因为兴趣不足,无法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运动训练。为了打破传统高中体育教学思维,强化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针对性,教师应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尊重每位学生的意愿,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或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良好的运动意识,自觉开展体育锻炼。
二、差异化教学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学习能力会有明显差异。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正视这些差异性的存在,细致分析学生的差异与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体育运动技巧。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由于运动项目繁多,要求各有不同,学生面临的选择也非常多。如果学生能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定会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投入体育训练,获得令人满意的运动效果。因此,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划分相应的体育运动小组,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例如,教师首先可借助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统计完学生的兴趣后,结合实际情况开设相关课程,并将学生按不同的兴趣进行分组,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在小组活动前,教师要对小组活动做好合理规划,设计具体的运动规则,帮助学生得到全面、系统化的训练。以组织乒乓球活动为例,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两名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随后,教师逐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任务:学习发球、接球的基本技巧,让两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对打练习。同时,组织小组学生共同观看乒乓球的经典比赛,借助此类活动练习基本技能,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乒乓球技巧。由此,学生对这一运动项目获得自己的全新理解。由于学生按照兴趣进行分组,因此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取得进步。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爱好以及擅长领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探究体育知识,锻炼自身的体育技能。
三、组织课外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外活动的组织十分重要,课外活动能增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不但能增强身体机能,还能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同时,课外活动对高中生情绪调节的作用也十分显著,有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其锻炼兴趣。所以,课外活动为学生交流、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时,教师应思考如何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德育工作。常规的团体比赛需要拼搏、合作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教师可利用这类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观念。课外活动不但灵活多样,而且对于学生品质的塑造有重要影响,不同学校的体育资源也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和兴趣,充分利用本校的体育资源,将课外活动纳入体育教学体系,制定实施计划。比如,组织年级篮球比赛,为获得胜利的班级颁奖,评选出优秀团队、文明裁判、积极分子等;召开篮球主题班会,融入团体观念、拼搏意识、规则意识等内容,利用高中生喜爱体育活动这一特点,培养其运动热情,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展现活动的德育价值。
四、优化教学评价
高中体育教学还要关注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体育活动形式,教师应开展不同类别的体育评价活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观测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等角度入手,设计系统的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以间传接球教学评价为例,教师评价目标设计可以如下:1.能够积极参与行进间传接球相关的体育活动,在课堂中表现的状态比较积极。2.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合作解决相应问题,并能够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提升篮球传接球技能。3.在评价过程中,将学生兴趣、合作意识以及技能掌握情况等融入评价过程中,对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合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采用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通过丰富的评价模式,重点突出学生自律意识、尊重他人、合作互助、拼搏探究等方面素质的评价,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胜负观念的引导。系统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充分观察课堂活动过程,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形成反思意识,通过体育游戏,形成良好的体育品质,在体育比赛中遵守规则,与他人合作,树立集体荣誉观。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主体,改革教学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兴趣设计体育运动项目;将课外活动纳入体育教学体系,展现活动的德育价值;借助系统的课堂评价活动,明确体育课堂以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钊.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