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健康第一”理念下中小学体育课堂“学、练、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王雪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武鸣中学,530100

摘要: “健康第一”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总方针,它要求在保证学生健身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藉此提升运动技巧,并养成有意识的运动习惯。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学;健康第一
DOI:10.12721/ccn.2023.15872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也强调,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习得需经过教学内容的“单一”化练习而实现。因此,明确单一的身体练习的基础性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关键。同时,基于《纲要》确立的“方法是内容”及“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设计中,在构架每一课时教学设计时,不同的“方法”其“单一练习”的设计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动作方法凸显“学”,练习方法凸显“练”,运用方法凸显“用”。

一、对“健康第一”内涵的定义

对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第一”理念,必须用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来理解,同时也要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将“健康第一”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青年一代要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必须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这是一个民族强大活力的表现。在学校中应确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处于第一线,学生又是最基础的教育主体。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对青年的关注,以及对青年未来发展的期待。“健康第一”的方针,是对“青年强者,国家强者”的最好诠释。“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思想;在青春期,由于身体发育迅速,学校体育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教育对学生的意志、毅力、团结互助、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也不能轻视体育,因为它们的基本目的是不一样的。

(1)关于“健康第一”这一问题的教师认识

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对“健康第一”这一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并在体育课上将“健康第一”理念融入到学校的体育课,从而将体育课从纯粹的体能训练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运动。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以现代化的体育观念来进行教育,以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出对社会有益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2)“健康第一”在学生中的地位

中小学生的肌肉生长和身体发育相对平衡,运动意识、运动协调性和小肌肉群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所以,在体育课上,老师应该按照学生的需要,来合理地分配他们的运动负荷,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以健康为基础。当前,在我们的学校里,大部分的学生仍然停留在“受教”的传统状态,仅仅把学校的体育课看作是一堂纯粹的运动课。因此,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方针,老师们要依据他们的特点和爱好,帮助他们挑选运动,使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使他们将运动融入到生活和学习中,使他们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学、练、赛”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勤练结构化下的内容

1.同一项目内的结构化组合

这是日常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组合练习设计方式,如,篮球项目中的运球、传接球、投篮属于同一个项目内的单一动作技术,它们之间可以组合成“运球+传接球”“运球+投篮”“传接球+投篮”组合练习,还可以组合为“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更为复杂的组合练习。再如:前滚翻、后滚翻、挺身跳等动作都是体操技巧项目中的单一动作,通过组合,可以项目间的组合,可以组合成“前滚翻+后滚翻”“后滚翻+挺身跳”“前滚翻+后滚翻+挺身跳”等组合动作练习。

2.不同项目内的结构化组合

田径、体操、球类等属于不同的项目,各项目内又包含多种小项目,如,田径中有跑、跳、投项目,体操中有技巧与器械体操(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球类项目中有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不同项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组成丰富而巧妙的组合练习,这也是课堂教学中结构化知识与技能的特征所需求的。如,前滚翻+加速跑、篮球传接球+移动等。不同项目内的结构化组合不仅增加了练习的多样性,而且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3.项目与体能的结构化组合

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一定体能的保障,或基本体能,或专项体能,项目与体能的组合也是常用的一种结构化结合方式。如,原地纵跳+蹲踞式跳远、篮球传接球+俯卧撑、持球深蹬+投掷实心球等。原地纵跳、俯卧撑、持球深蹬是体能练习,同相应的动作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完成组合动作练习,既能发展相应的体能,又能复习巩固单一动作技术。

4.项目与简单战术的结构化组合

结构化教学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或实战问题,尤其是球类项目的教学中,需要把一些简单的对抗与战术结合起来进行练习,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知道单一的知识技能“是什么”,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和“怎么用”,进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如,“双手胸前传球”与“双手头上传球”这2个动作都是篮球比赛中常用的动作技术,这2个动作的作用价值是不同的,双手胸前传球常用于近距离的传球,双手头上传球常用于远距离传球及抢断篮板后发动快攻而采用的最有效的传球方法.在设计结构化组合练习时,需要把简单的“防守”“抢断篮板球”“策应”“掩护”等战术与之组合,如,防守+双手胸前传球、抢篮板球+双手头上传球等。通过这种结构化组合方式的学练,让学生能更加领会到项目的价值,发展学生运动能力。

(四)常赛情境化下的运用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缺乏现实的比赛情境与生活场景的介入,不能让学生达到“懂、会、用”的效果,尤其是像球类这样开放式运动技能必须根据运动项目特征,需要在开放的场域下学练。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根据项目特征和单一动作技术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比赛、展示及游戏规则引导,创设真实的、有针对性的比赛、展示及游戏情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项目,可以设计2VS2、3VS3或以少打多比赛;武术、健美操、啦啦操等这类表演性较强的项目,可以设计创编、小组、集体等展示赛;体操技巧与田径中的跑、跳、投等基本身体活动项目可以与生活中的情境结合,设计生活化的游戏,如,高跳下前滚翻游戏、后跳下后滚翻游戏、打地鼠游戏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动作、练动作、用动作,能够学以致用。

三、结语

“教会”是目的,“勤练”是路径,“常赛”是手段,教师应以结构化、情境化的教学思维,努力实现“教会、勤练、常赛”的一致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镜铮.立德树人:“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实施方向[J].运动,2016(1):74-75.

[2]王勇,吕晓昌,解毅飞.对学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多元解析[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