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应急管理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它不仅关乎个体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对于企业,开展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可以预防事故灾难发生后“一失万无”,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已成为企业战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量化复杂系统指标的方法,可有效评估不同因素的权重,广泛应用于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实践中。[1]柴海楼采用AHP方法对地铁项目施工41个风险因素权重进行分析、排序,并根据分析结果,将地铁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划分为重点控制项、一般控制项、一般项3个级别,为承包商进行地铁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管理、防范提供指导。[2]李永生等采用事故树法得出了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各基本因素的结构重要度,用AHP方法对其进行权重计算,得出了各因素在事故发生中的相对重要性,提出事故防控措施。[3]彭雪艳等基于事故树和AHP方法建立模板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4]张辉通过AHP方法建立评价指标,对影响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各因素权重,结合分析结果及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提出优化措施。[5]高鑫采用AHP方法,从5个层面选择了19个施工风险指标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构件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风险指标进行了评估。[6]AHP方法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更为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2 AHP方法简介及计算步骤
2.1 AHP方法简介
AHP方法将所研究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中各影响因素按照科学的层次进行有序划分,并请相关专家对各层次因素进行判断比较,给出定量化的重要性比值,进而通过数学模型建立、得出相关因素的权重值。[7]
2.2 计算步骤
步骤一:建立判断矩阵模型。明确各指标层的影响因素,请相关专家对各影响因素的比值进行赋值打分,建立判断矩阵模型。
(1)
式中为第i个因素与第j个因素的比值,由相关专家按照因素的重要程度,对比值进行判断赋值。比值判断赋值标准参考表1。
表1 比值判断赋值标准
步骤二: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构建各影响因素的矩阵后,对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2)式中为矩阵K的归一化元素,由公式(3)计算得到:
(3)
式中,为矩阵K中每行元素的乘积:
(4)
步骤三:检查结果的合理性。各影响因素权重的合理性可通过一致性检验进行,当CR<0.1时,可认定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结果合理。方法如下:
一致性比率(5)式中RI由指标数n的数值表查的,见表2
表2 RI的指标数n对照表
一致性指标(6)
式中矩阵K的最大特征根(7)
3 应急能力建设中AHP方法的应用
3.1 AHP方法计算
本研究根据《电力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8]中关于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试行)要求,归纳总结了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中的要素。其中包括应急准备和监测能力、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恢复总结和重建能力3个一级要素;包括应急组织及制度、应急预案管理、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保障、监测预警、先期处置、现场救援等11个二级要素。见表3。
表3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要素
邀请相关专家和安全管理人员对各个要素层进行打分,得到判断指标,构建了各要素层要素之间的判断矩阵,分别如表4、表5、表6和表7所示。
表4 一级要素判断矩阵
表5 应急准备和监测能力要素判断矩阵
表6 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因素判断矩阵
表7 事后恢复总结和重建能力判断矩阵
在各要素层要素判断矩阵的基础上,对各层要素的权重向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各要素的权重向量分别如下:
一级要素:
应急准备和监测能力要素:
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要素:
恢复总结和重建能力:
各要素层的CR值均小于0.1,即一致性检验通过,表明判断矩阵数据合理有效。
3.2 结果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看出,应急能力建设的一级要素指标排序为应急准备和监测能力(0.6738)、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0.2255)、恢复总结和重建能力(0.1077),应急准备和监测能力在应急能力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的重点。在应急准备和监测能力中应急组织机及制度最为重要,其权重值为0.4358;在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中现场救援最为重要,其权重值为0.6175;在恢复总结和重建能力中后期处置最为重要,其权重值为0.625。
4 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的建议
对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开展AHP分析,根据对各要素权重的计算结果,能够直观地明确应急能力建设中的工作重点,本文对开展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应急准备和监测能力是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明确机构的职责,要配备满足应急管理需求的专职或兼职应急管理人员,并明确其岗位职责。二是要识别和获取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的规定,并及时进行宣传、培训和告知;要根据适用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三是要在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应急预案体系文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审批及发布应满足相关规定。四是要开展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应急队伍培训、从业人员培训和应急知识宣传,提升员工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对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应急演练和应急预案存在的不足,持续改进。五是要强化应急队伍保障、资金保障、物资保障、装备保障、通讯保障和后勤保障,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六是要建立分级负责的常态监测网络,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对突发事件及时监测和预警。
2)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中要重点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救援队能携带必需的应急装备、工器具迅速抵达现场,勘查现场情况,及时反馈信息;能立即组织开展现场人员自救互救、疏散、撤离、安置等应急救援工作。
3)恢复总结和重建能力中要重点明确评估事件损失、调查事件原因、事件理赔、灾后人员心理救助的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确保工作能有序、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靖,张金锁.综合评价中确定权重向量的几种方法比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1, 30(2):52-57.
[2] 柴海楼.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铁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评估研究[J].科技与创新, 2023(19):1-6.
[3] 李永生,董家军,张彩荣等.建筑工程高处坠落安全风险评价剖析[J].建筑安全,2023,38(10):72-77.
[4] 彭雪艳,周洪文.基于事故树和层次分析法的模板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分析[J].江苏建材,2023,(05):135-138.
[5] 张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3,50(08):119-122.
[6] 高鑫.基于AHP法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3):134-136.
[7]张亮.层次分析法在仓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安全,2023,(03):50-53.
[8] 郑平,高统彪,郭俊峰等.电力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兰金兴(1992年2月13日—),男,甘肃榆中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或从事的工作: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