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产生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研究

刘彩霞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735000

摘要: 目的:探析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精神障碍产生原因,并探析其护理手段。方法:取我院2023年4月~2024年4月心胸外科手术患者10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3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3+针对性护理,对比组间价值。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精神障碍发生几率、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受诸多因素作用,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极易有精神障碍发生,经围术期开展针对性干预,利于减少精神障碍发生,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 精神障碍;心胸外科;满意度;谵妄
DOI:10.12721/ccn.2024.15736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般来讲可将心胸外科病症分为心脏大血管、普胸外科,该类病症治疗最常见的手段就是手术。手术在心胸外科病症治疗中疗效虽较为显著,但作为创伤性治疗手段,极易影响机体神经内内分泌,使之出现异常,影响生理,使之出现功能紊乱,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因其年龄较大,精神障碍极易发生,严重影响疗效,亦可加大患者内心压力。有关文献显示[1],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极易产生精神障碍,影响因素较多,如心理、生理等因素,治疗难度加大。为进一步分析患者术后精神障碍产生的原因,探究护理手段,本文取我院106例以对比形式展开分析,探究针对性护理应用的价值,并明确了精神障碍产生原因,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我院2023年4月~2024年4月心胸外科手术患者106例,随机分组,以数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53例,男:女=28:25,年龄37~62岁(47.64±2.36)岁,观察组53例,男:女=36~65岁(47.63±2.51)岁,组间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106例纳入者均为心胸外科确诊患者,均接受手术疗法;未见实质性脏器严重性功能衰竭。

排除标准:与诊断心胸外科病症标准不符者。

1.2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常规干预饮食、病情、环境、饮食等方面

观察组加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含(1)针对性疏解心理:为确保顺利开展手术,术前需主动、积极与患者沟通,掌握其当下心理,拟定疏导心理策略,确保针对性,利于负性情绪疏解。还需详细告知患者治疗整体过程,便于其熟悉各流程,内心恐惧、紧张心理消除。(2)监护病情:对患者行为表现、病情改变做出密切观察,护患感情增强。早期对发生精神障碍危险因素做出评估,与原发疾病治疗积极配合,以免出现并发症,对低血压、感染实施控制,水电解质维持平衡,完善营养补充。以发生精神障碍各环节为依据,施以对应干预手段,以免发生各类并发症[2]。(3)干预环境:从社会、心理、生物三个角度着手改善环境。首先积极营造休息个性化环境。为取得患者、家属信任,完善术前访视,创建护患良好关系。若条件允许,可带领患者实地参观ICU,将各管道、仪器关键性、作用详细介绍给患者。将特殊影响因素告知患者,邀请恢复良好患者讲述自身体会,使之恐惧、紧张心理减轻,自信度增强。术后各仪器报警音量尽可能降低,若有必要可借助中心监护仪,患者远离报警装置。治疗操作时间安排确保合理,各操作展开时均需告知患者其必要性,明确可能产生的不适、痛苦。室内夜间更换柔和壁灯,患者取舒适体位,若有必要可应用镇静药物。屏帘设置在监护床之间,以免互相产生不良刺激,室内尽可能增添生活气息,国外部分医院为使患者恐惧孤独感减少,甚至将宠物或亲人照片放置在床头,利于放松患者身心,拉进护患距离,便于护患有效交流。舒适、良好环境可确保睡眠质量,减少发生精神障碍[3]。(4)护患交流加强:以不同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交流形式,确保其合适性。患者若不能说话可借助纸笔沟通,患者若听力障碍等,应耐心自信倾听,密切关注其姿势、表情。护士应将普通话,吐字清晰,便于患者听懂。方便沟通,便于及时掌握病症改变,患者各类需求满足,患者不适、痛苦最大限度减轻[4]。(5)术中强化监测体征,完善保暖工作,并完善预防脑缺血等问题,与术者配合辅助展开治疗,保证顺利安全手术[5]。(6)自身素质提高,患者自尊维护:除了提供给患者人性化管理、环境外,护理人员还需具很强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给予患者爱护、尊重。诊疗操作展开时,应保持镇静态度,以自然亲切语调,娴熟技术提供给患者安全信任感。关注患者微小改变,并及时疏解,确保治疗时患者心理生理达最佳状态,促进康复。护理人员应专业知识丰富、技术操作熟练、医德高尚,感知观察力还需敏锐,独立思维敏捷,语言修养良好等。此外,社会学、理论学、美学教育还需加强,强化培养干预心理技能、知识,利于护理队伍知识层次、整体素质提高,便于将更好服务提供给患者[6]

1.3观察指标

(1)精神障碍发生情况:含神经衰弱、谵妄、精神分裂、抑郁等.

(2)满意度:以自制量表评估,含五个维度,含8项信息告知、8项情感体验、9项医护技能。12项医疗环境。11项医护态度等,以0~4级评分,分值越低,满意度越差[7]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处理,定量、定性资料进行t、χ2检验,各表示%、(x̄±s),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精神障碍情况

组间精神障碍情况(P<0.05),见表1。

表1 精神障碍情况(例,%)截图1741069058.png

2.2满意度

组间满意度分析(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分析(x̄±s,分)截图1741069069.png

3讨论

心胸外科术后并发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即精神障碍,不仅可对术后患者康复产生影响,亦可加大治疗难度,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负担加大[8]。本文将针对性护理给予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发生精神障碍的几率较对照组低,即对比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疗效更优。多类因素可引发术后精神障碍,如心理睡眠、药物因素、手术因素等,心理睡眠主要是因术后患者机体功能相对虚弱,加之术后难以正常更换体位、各类监护仪器刺激等,机体可见强烈不适感,对其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加剧产生不良情绪,加大发生精神障碍几率,所以,术后借助针对性护理减少仪器刺激,借助仪器音量调整等手段降低其影响睡眠程度,减少精神障碍[9]。药物因素时手术麻醉时多选全身麻醉,随着时间时长增加,药物剂量随之增大,术后麻醉药物残留会对神经功能产生影响,加大术后发生精神障碍风险。针对性护理的应用可确保顺利开展治疗,减少使用麻醉药物。手术因素是因心胸外科多为大型手术,手术时长一般较长,且产生创伤较大,极易有多类负面情绪产生,如紧张、恐惧等,经针对性疏解患者心理等手段展开,患者负面情绪改善,使之了解手术各流程,心态积极良好的配合治疗[10]

综上可见,心胸外科围术期多类因素可对术后精神障碍发生产生影响,经针对性护理手段展开,利于减少精神障碍发生,满意度提高,可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宏梅. 在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对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223-224.

[2] 熊丹红. 围手术期呼吸训练器呼吸功能锻炼在心胸外科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21,34(2):172-173.

[3] 沈蓉,金旦飞,孔敏. 自我管理教育联合强化疼痛护理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6):143,145.

[4] 林晓璇, 马燕君, 郑滢丽, et al. PDCA循环模式的品管圈活动护理用于行心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0):45-48.

[5] 章萍,陈春. 临床护理在预防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 血栓与止血学,2018,24(2):343-344.

[6] 高瑞. 心理护理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不良心理及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3):369-370.

[7] 郭俊宇. 临床护理在预防心胸外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效果[J]. 辽宁医学杂志,2020,34(2):53-55.

[8] 张波. 行手术治疗的心胸外科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243-244.

[9] 常建华,李瑞娟,刘娟. 分阶段心理护理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 养生保健指南,2021(34):234.

[10] 王露. 心理护理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不良心理及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J]. 饮食保健,2020,7(31):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