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的探析

肖珊珊

摘要: 我们国家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大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国,在这漫长的历史的长河之中,有许许多多的古建筑被传承了下来,古建筑数量非常之多。在这种背景下,古建筑的修缮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我国古建筑修缮工程技术还不完善,为了使得这些古建筑能够更好的保存下来,被后人所了解,就需要加强对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因此,本文主要对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析。
关键词: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探析
DOI:10.12721/ccn.2022.1608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古建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能够反映出一定时期的历史背景,同时,古建筑又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古建筑没有办法再创建,只能通过修缮的方式让其保持最原始的状态,因此,要更加重视古建筑的修缮工作。修缮古建筑要求要保持古建筑的现状,尽可能的回复古建筑的原状,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尽可能的延长古建筑的寿命,保证其文化价值。如果古建筑的修缮工作是以牺牲其文化价值为前提的,那么修缮工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因此,对于文物古建筑的修缮工程应该采取科学的施工管理模式。

一、古建筑修缮工程的特点

(一)多样性

以现有的修缮方法来看,古建筑修缮工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修缮的过程中。例如,在修缮的过程中,发现古建筑某一个部分构件缺失,去选择替代性材料的时候,可以寻找相关史料,以史料作为参考,对其外形,结构,颜色等和原来的构件进行对比。除此之外,如果在修缮古建筑的时候,发现有已经破损的地方,修缮工作主要是以修复其原本面貌为主,不会完全对其进行重组,能够修缮的零件就不对其进行更换。如果需要用新型材料对其进行修补,那么就会尽可能的选用与古建筑原件的颜色,质量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的零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古建筑整体的风格不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古建筑在修复的过程中,是有针对性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修缮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原貌性

2004年,我国出台了《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该办法中规定了古建筑修缮工程应该最大程度的保持古建筑的原本面貌。只有以此为修缮古建筑的基本立足点,才能够让古建筑更具有原汁原味,才能够让后代人更为直观的感受到历史的传承已经当时的时代特征,才能够让古建筑得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得以体现。依照相关法律,修缮古建筑的时候,先是需要针对已损坏部分展开修复工作,保障其正常运转。并且在此过程中禁止出现擅自古建筑修缮范围的行为,也禁止出现破坏古建筑原有历史信息的行为。

(三)创新性

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模式需要具有创新性。古建筑修缮工程要经历规划、监理、设计、招标、现场施工、竣工交付等程序,对于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管理。但是,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并且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因此,传统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方法不能满足古建筑修复工程建设管理的需求,应该加强对古建筑修缮工程中施工管理方法的创新。在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中,施工管理应根据古建筑改造的特点和施工要求进行创新,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古建筑修缮工程建设的质量,也能够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

二、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方法的作用

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的前提是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以及施工体系。在建筑理念指导下,根据古建筑修缮工程的主要特点,建立有效实用的古建筑修缮工程管理体系,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保证工程顺利的进行。施工体系是指以项目经理为基础,由项目经理策划并且负责项目实施。因此,在古建筑的修缮中,项目经理成为了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层。在项目经理下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管理部门,他们主要负责项目的协调、安全、生产和咨询工作。技术总监主要负责生产部门;成本工程师负责协调部门;安全工程师负责安全部门;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顾问工作。造价工程师、安全/结构工程师、专家咨询小组、技术领导人共同组成了古建筑修缮项目的管理工作,将各个目标分配到项目经理手中。而预算人员、安全负责人以及施工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作为执行层,负责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将组织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动。

三、优化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修缮前期的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对于古建筑的修缮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视,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了,才能够顺利开展修缮的后续工作。例如,在开始修缮之前,先对古建筑需要修缮的地方进行拍照记录,然后在后期修复的过程当中与该图片进行对比,尽可能的保证古建筑的原貌。

(二)严格把关施工材料

古建筑修缮中能够采用的新工艺相对而言并不多,风险性也就小了许多。所以,施工材料的选用对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也就比较大,因此也就需要从源头上处理好问题,严格把关施工材料。比方说,对建筑进行修缮期间,相关人员根据这方面的规定选用符合质量需求的修缮材料,务必保障其采用的石料、木料等的质量,有必要的话可以对选用的材料进行特殊加工工艺处理,如此也就使得修缮工程质量得以很好的保障。

(三)提高施工过程中文物的安全性

因为文物本身属于不可再生性,存在很大的文化与历史价值,所以修缮时需提高文物的安全性。比方说,修缮过程中,与之相关的修缮人员、机械选用、当地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文物的安全性。这种情况下不断提升修缮现场工作人员对历史文物的安全意识就显得尤为必要。同时,还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增强施工现场的施工规范,提高作业安全性。针对施工机械的选用需要根据相关原则,选择该阶段施工最为合适的机械进行作业,并且机械操作员的操作技能必须过关,以此方可避免由机械选用与操作不当对历史文物引起的损坏。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具体修缮情况,提前做好各方面的预测工作,这样才能在突发情况出现时快速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有效把控修缮阶段的文物安全性。

四、结束语

古建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是智慧的结晶。不仅拥有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还具备非常高的文化价值,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加强古建筑修缮,可以很好的宣扬传统文化,增强现代人们对古人生活习性与思想观念的了解。但是目前我国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还存在着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要想提升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的质量,就要加强对修缮前期的准备工作,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同时还要提高施工过程中文物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完善我国的古建筑修缮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提高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并且保证我国古建筑的完整性,保留古建筑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耀华. 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探究[J]. 建材发展导向, 2021, (2)

[2] 何逸畅. 文物古建筑修缮工程优化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路[J]. 明日, 2021, (15):439.

[3] 胡鹏. 关于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的探析[J]. 商情, 2021, (19):155.

[4] 赵金港.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模式探索[J]. 时代报告, 2018, (12):182.

[5] 李军. 关于古建筑修缮及保护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34):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