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探析

吴宇飞

通辽市科尔沁区铁路第二小学,028000

摘要: 近几年,在新课程改革与“立德树人”理念在教育领域得到深入渗透的背景下,德育成了一项热门话题,也逐渐融入小学阶段教育目标中。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是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无可取代的教育功能。如何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抓手作用,已成为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重要性;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0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道德与法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道德教育的重点也有所变化,既要把“立德树人”的思想融入其中,又要把法治观念、安全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纳入其中。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自己的视角,正确、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找到生本理念与该课程教育的契合点,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素质和能力,才能保证教育工作的有效、稳定、持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目前的教育领域,一是因为一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导致了整体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提高;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难以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培养,对其自身发展不利;三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的整体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的对策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奠定核心素养培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追求的是开放性的教学,即学科教学围绕学生生活展开,具有生活化、活动化和综合化等特征。在明确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构建一套更为有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思想对提高小学德育和法制教育的质量、培养小学生在这一学科领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大意义。教师要对过去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找出问题所在,并反思与自己的教学思想有何联系,并将这些问题与自身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效完成教育理念的更新。

2.利用新闻资料激发学生的体验积极性。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基本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相应的早期教学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学生自身的政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较弱,而影响了课堂上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成效,以及法治社会的建设。因此,应将时事热点、新闻媒介、时事政治等方面多种素材相结合,拓展教育、优化教学效果,从而使道德课堂教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学生更好地规范行为意识。同时,要强化各种典型案例的价值观念、法律观念,强化说服力,以保证有关教学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优化。

3.采取合作性学习的方式延伸体验途径和范围。合作学习是一种既合理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拓展自己的经验。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协作,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掌握有关于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知识点,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效。比如,在体验式教学中,让学生们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他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比如倾听他人调节情绪,又或者通过与别人的交流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学生经过讨论以后,课堂氛围也变得极为活跃。

4.实行角色扮演,深化学习体验。角色扮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理解学习的价值,并能让学生从别人的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别人的感受,比如,在亲子教育中,学生可以和家长进行角色互换,以场景重现的形式表达他们和父母的日常生活,包括一些令人激动的争吵和相处模式。在此阶段,学生是家长的角色,从父母角度和学生进行谈话,分析学生的表现,获得真实的情绪感受,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阅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个性化的主题活动对学生生活进行充实,让学生从感悟中了解到父母对自身的爱。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封信,通过信件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关心和爱护父母。

5.做好课后实践提升体验效果。从本质上讲,课外实践是一种比较合理、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搞好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道德知识。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经验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后的实践,提高他们的经验意识。比如在开展遵守规则课程期间,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生活中存在的违反规则现象,让他们知道违规行为的危害,然后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课堂上所安排的课外实践活动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可以让同学们主动参与,在第二天的课堂中,老师会带领同学们分组讨论,结合整理的文字论述实践结果。实践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功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经验意识。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后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知识。

6.教材整合丰富教材内容。在对教材展开整合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及教材内容为依据,将所获得的教育素材融合整理到教材中,按照教材顺序来拓展与调整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教材主导的教学局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整合教育资源,是为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道德与法律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源,实现方式、空间及内容的开放性。让学生在一个开放性的环境中,可以获得全方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律知识,从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道德品质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道德与法律教育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来调整教材的内容,确保教材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

7.教学空间的开放性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获得生活和社会经验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把课程与生活和社会联系起来,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倡对课程的延伸与拓展,不受传统空间、时间及教材的限制,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运用开放性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传统教育受到教材、空间、时间的限制,学生无法从课程中获取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不能得到提高,为突破传统教育的限制,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社会资源,为学生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取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发挥开放性教育作用。

结论

身为一位学科老师,我们要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切实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作用和教化作用,要积极学习最新的教学理论、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更多更优的教学方式,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要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方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蔡一兵.浅谈《道德与法治》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重要性[J].文渊(小学版),2019(9):22.

[2]蔡雪.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J].魅力中国,202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