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以情绪持续低落、兴趣消减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多发心理性疾病[1],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下降,各种病症增加,尤其是神经功能的衰退,更易出现各种生理、心理障碍,罹患老年抑郁症。为探求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实施价值,本次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报道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纳入3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0:16,年龄60-77岁,平均(66.74±5.48)岁,平均病程(6.24±1.62)年;实验组男女比例21:15,年龄62-75岁,平均(66.25±5.36)岁,平均病程(6.17±1.46)年。两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差异微小,组间对比可行(P>0.05)。排除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舒适护理。(1)认知教育。采取患者易接受吸收的方式讲解抑郁症疾病知识,提高患者疾病认知能力,纠正其认知盲区,消除患者因错误观念带来的消极心理,提高护理依从度。(2)心理舒适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症结根源,针对其心理问题开展个性化心理干预,以患者心理舒适为原则,肯定并尊重患者想法,纠正其悲观情志,引导患者正视自身价值,学会倾诉,多组织患者交流活动,提供人际互动环境,鼓励其重新融入家庭社会。对于抑郁严重甚至存在自残自杀倾向患者,应重点关注,做好巡查和安全防护,不得放置危险物品,保障患者及他人人身安全。(3)用药护理。强调科学用药的重要性,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讲解药物反应,特别是出院后应加强随访沟通,使患者养成良好用药习惯。(4)生活护理。在日常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提供舒适护理,保证充足睡眠,多参加文娱活动,改善其不良心态。
1.3临床评价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抑郁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及平均用药时间和住院时间。(1)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情绪,总分25-100分,低于53分无抑郁,轻度:53-62之间;中度:63-72分;重度:≥73分,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2)日常生活活动采用ADL评分,从进食、穿衣、洗澡等10个维度进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强,低于20分生活需要完全依赖。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2.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x̄±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 两组SDS评分、ADL评分对比
入院时两组SDS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实验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SDS评分、ADL评分对比(x̄±s,分)
2.2 两组平均用药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平均用药时间比对照组长,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平均用药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x̄±s)
3讨论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为主,规范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具有关键作用[2-3]。常规护理从抑制病情发展为出发点,缺乏人文关怀,不能满足抑郁症患者护理需求。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兴护理模式,它以常规护理为基础,更重视满足患者的内在精神需求,在护理中,充分结合患者不同心理障碍程度、文化生活背景差异及心理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患者自身情况的舒适护理方案,通过认知教育、心理舒适护理、用药护理及生活护理,对患者进行全新心理建设,引导患者正确接受生命自然规律过程,坦然面对现实,正视自身价值,从悲观抑郁情绪中得到解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用药时间比对照组长,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舒适护理能有效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遵医用药依从性,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心理负面情况,减少对家属的依赖。
综上所述,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显著调节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患者抑郁症症状,提高老年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冬华.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6):827-829.
[2]莫姝.心理疏导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系统医学,2019,4(01):160-162.
[3]邬占宽.心理疏导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