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学生的身心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能有效地减轻学习压力对中学学生的消极影响。对此,乡镇教师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笔者通过对乡镇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有效开展这一教育的对策,以期给广大教学工作者一些参考。
一、乡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缺乏意识:很多人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可能认为心理健康只是一种“附加”的需求,而不是一种必要的需求。第二,资源不足:许多学校缺乏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这些乡镇学校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资金或专业人员来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第三,文化因素:某些文化可能对心理健康问题持有负面的态度。例如,一些文化可能认为精神疾病是个人弱点或缺陷的体现,因此不应该被公开讨论或治疗。导致很多乡镇中学的学生没有接受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压力不知道怎么解决,从而产生了诸多的心理问题。
(二)常见的心理问题
1.厌学
厌学的心理特征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不愿意上课、不认真听讲、成绩下降等。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和未来的发展。厌学心理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1)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或难以理解: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或技能缺乏兴趣,或者无法理解和掌握,就会产生厌学情绪。(2)学习压力过大:如果学生感到学习任务过于繁重或者考试压力过大,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和厌学心理。(3)家庭环境不良: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或者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也会增加孩子的厌学情绪。
2.逆反
逆反心理是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对父母、老师等权威人物的不满和反抗,表现出的一种不合作、抵触、反叛的行为倾向。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社交和家庭关系,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引导,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逆反心理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1)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青春期是个体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青少年的情绪波动大、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增强等,从而产生逆反心理。(2)对权威人物的不满和反抗: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对自己的父母、老师等权威人物产生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来自于对权威人物的期望过高、对自己的期望过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等多种原因[1]。
(三)缺少专业心理健康顾问
在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心理非常敏感,他们的内心更复杂了,面临的生活和学习压力也更大。但由于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咨询室的缺乏,学生的心理问题只在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情况后得到较浅显的教育,有的时候由于授课教师的不专业,甚至会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更大的负担,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
二、乡镇中学高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改变错误观念
上中学后,学生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有了自己的认识。学生不知道如何减轻内心的压力,从而产生焦虑、狂躁等不良情绪。总体来说,中学生易有心理问题。乡镇中学的老师要迅速地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走出消极情绪,让学生明白,由压力过大引起的心理问题是不可耻的[2]。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如无法与同学沟通或无法认真学习等。乡镇中学的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针对一些心理问题找到应对的方法。教师首先要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心理健康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普遍现象。比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焦虑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将该理念传达给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将考前焦虑弱化,更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产生焦虑心理是很正常的,它并没有那么可怕。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到中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都较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提升,对于自己的行为能进行更好的约束,能在一些问题中进行简单的自我调整。乡镇中学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3]。例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人际关系,教师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处理与父母、朋友、陌生人的关系,通过带领学生了解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或是教师想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还可以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人生理念去帮助学生认识到完成一件事有很多方法。如果发现这种方法行不通,就应该总结经验,选择其他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很快达到目的。这样,学生就能无意识地建立起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4]。
(三)通过倾诉减轻心理负担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中学生在面对严重的心理问题,常常会产生倾诉欲望。这种倾诉不仅能让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还能利用倾诉,凭借着旁观者的通透思想,解决棘手的问题。而倾诉的对象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是同学、朋友,还可以是教师。不仅是因为教师人生阅历丰富,拥有资深的心理问题处理经验,还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相应的学习调整,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优化,解决心理问题。另外,乡镇中学生还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倾诉纾解方式,例如通过各种匿名的树洞形式,将自己的心理问题都扔向树洞,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5]。
(四)配备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室和人员
由于中学生面临很多的压力,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还没有达到成人水平,因此,排解压力的能力很弱。因此,乡镇学校需要为中学生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室,从更专业的角度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积极进行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引导
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一环。除了在学校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之外,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家和家人度过的,所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就更为重要和关键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乐观和谐家庭出来的孩子,其心理素质偏高。所以家长在生活中也要给孩子灌输心理健康的理念,鼓励孩子直面心理问题。另外,教师也要和家长多沟通,利用家长会,家访等众多形式对孩子的情况进行说明,与家长共同探讨更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结语
总之,中学生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在成长过程中易产生心理问题。对此,乡镇中学的广大教师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对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引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萍.基于积极心理视角的乡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清风,2020(16).
[2] 陈雅丽.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8).
[3] 唐建生,李远,高思刚.互联网+中学生心理自我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7).
[4] 王集华.乡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策略的有效性刍论[J].成才之路,2020(26)
[5] 刘晓敏.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析[J].信息周刊,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