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冯国玲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水资源节约保护中心

摘要: 当气候环境发生异常变化时,不仅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还会造成水流量、水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水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在水资源使用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供需矛盾问题,诱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应用现代化科技信息技术,进行水文水资源环境的监控管理工作。并通过协调社会多方力量,找到合理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涵养水土的方法。
关键词: 气候变化;水文条件;水资源
DOI:10.12721/ccn.2021.1571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不良气候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干旱、洪涝等基础气象灾害。另外,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对大气层造成了破坏。所以,目前比较严峻的问题就是气候变暖的情况。

1.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造成的不良影响

结合实际的水资源管理和综合利用情况来看,气候变化问题给水文水资源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径流量

中国的水文水资源是由七个流域所组成的,南北方的径流量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正常的情况下,南北方径流量的增加及减少应该是交替出现的,当南方径流量增加时,正好是北方径流量减少的时候。然而,目前从整体情况上来看,南北方的径流量都是处于减少的状态。这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所造成的,不仅河流水位线有所下降,还出现了冰川融化的情况。

1.2水体质量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全球气温都会升高。相关数据显示,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有可能会得到增加,同时空气的湿润度也得到了有效提高,这些气候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然而,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讲,会增加旱涝灾害的发生率。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温度也在逐步提升,就会对河水对污染物的分解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从而无法保障水文水资源的质量,最终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许多不利影响。

1.3供需矛盾

全球气候变暖对大气环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地区的降水量。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水平面上升、冰川退缩、径流减小及降水分布不均等情况,但人口在不断增长,同时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这就更加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水资源供给量的减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降水量原本就不多的地区,水资源的供给量会更加紧张。所以,气候变化对用水供给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大于对降水的影响。

2.监测气候变化及水文水资源环境变化的关键技术

气候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问题十分严峻,在研究如何消除这种影响时,应关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展开情景生成以及模型构建工作,做好数据分析和环境动态化监测管理。

2.1情景生成

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不可能以气候预测的方式进行非常准确的表示。这是因为气候变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差异很大。从测量中仅获得一个范围值,而近似的范围是不够准确的。基于已经获得的研究结果,有可能实现模拟产生气候变化情景的技术,模拟或分析以前有关的气候环境数据,并通过方案配置表获得需要的结果。也可以通过大气环境模型,分析气候变暖的可能现象。

2.2构建模型

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使用饮用水,而农田、林业产业生产经营环节也需要使用水源进行灌溉。因此,必须要着重展开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针对气候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构建水文模型。记录水流量、流速及水位线等基础参数的变化情况。模型建设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经验统计模型,该模型基于径流、温度和降水这三个维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可建立这三个维度间的关系,并分析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水文变化。另一个则是概念性的水文模型,该模型主要是使用水文条件的物理阶段作为基本模型。

3.降低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环境不良影响的方法

针对气候变化问题,应当着重应用科技信息技术,展开环境温湿度管控工作,并需要意识到林业产业的生态效益,做好植树造林工作,最终从多个角度找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

3.1人工降雨

如果当地的气候出现了异常干旱的情况,连续多个月不降雨,且气候炎热,造成水分蒸发,河流水位线下降等问题。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方式,来改善区域范围内的温湿度。目前,如何优化和完善人工降雨方案,节省降雨成本,降低降雨难度,就是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的关键问题。

3.2提升植被覆盖率

树木具有涵养水源,改善区域范围内空气质量的功能。因此,在气候变暖的问题中,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为林业部门提供人力、物力及技术方面的支持,有序展开植树造林工作,这对于降低气候变化给水文水资源带来的不良影响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恶劣的自然气象灾害下,可以阻挡风沙,缓解干旱、洪涝灾害。

3.3技术创新

应当投入资金技术,展开科技研究工作,利用高新技术及设备,展开对水文环境的监测管理工作。比如,使用感应装置,实时测量水位线、水流速、水温、水质。并关注气候环境的变化情况,提前预估风险问题,拟定防范计划。

3.4其他方案

相关部门要重视和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常见设施包括灌排水渠道,水库建设工作等。另外,对于气象预报服务也不能忽视,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天气情况要进行及时汇报,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使人们能在气象灾害来临之前就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气象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结语:常用于管控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性的技术方法包括:情景生成技术和水文模型构建技术。需要引进计算机工作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并提升管理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应当做好人工降雨管理工作,与林业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协助林业工作者进行植树造林工作,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另外,应重点关注天气预报,展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降低气候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发挥水资源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基本用水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玉琪.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J].消费导刊,2019,(37):34.

[2]强安丰,汪妮,莫淑红,等.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评价的不确定研究进展[J].水资源研究,2020,9(2):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