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对策探析

张俊昌

淄博市技师学院,山东省淄博市,255200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展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宏伟愿景,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围绕着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时代要求,就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对策进行探析。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DOI:10.12721/ccn.2024.1570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技能人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探析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对策,包括培养创新思能力、构建多元化的培养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提升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等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对策。

一、基于时代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按照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是适应现代化建设不可获取的核心要素。

(一)推进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建设

创新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就职业教育而言,要坚持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建立完善中职、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贯通,并推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更好适应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提升。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创新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和企业之间应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让学生能够将创新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1]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潜能

学生对于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动力。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开展“小发明”创新活动,为他们提供能够拓宽视野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知识更新与实习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面向学生宣传好进入新时代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巨大成就,鼓励学生承担起建设科技强国的责任。学校应该加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等思想境界和职业品质。要设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把创新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条件,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支持和保障。学校与合作企业在设计实习内容上,要引导学生不仅提升技能操作水平,而且要指导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了解科技应用和发展趋势,让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所具备的创新能力素养。

二、聚焦产业发展构建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产业发展更迭日新月异,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一。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提供全面化、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和机会[2]

(一)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提升

产教融合是指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的一种培养模式,具有企业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服务产业发展的双向互动特点,有利于面向企业、面向产业发展、面向市场变化、面向未来培养人才。将教育机构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和参与生产跟岗实习、定岗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育与实际工作之间的鸿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产教融合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市场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职业教育要适应未来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健全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包括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职业品质评价、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向、知识、技能一体化培养的课程体系、创新与持续发展能力的引导评价等,还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在构建多元化的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中,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现代社会,技能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因此,在培养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社团活动、组织实践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各个领域都需要合作与沟通,注重培养技能人才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沟通和协调能力,也是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素养。只有培养出既懂技术、又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才能真正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聚力高质量发展注重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基调。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至关重要[3]

(一)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训练。因此,应该推动教育体系的改革,将实践教学纳入到课程设置中,并加强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对接。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积累实际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学校与企业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两个重要力量,二者的紧密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践操作,提升实践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知识转换能力

学生应该从学习的早期就培养实践意识,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实践实习、科研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相应的实践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

四、立足国际视野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技能人才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不可逆转,中国主动融入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谁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国际视野,谁就会占得先机。

(一)引导青年学生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培育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所学专业,练就过硬本领,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大业中去,亲身见证、积极投入到现代化建设进程,切实担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责任担当。

(二)立足于技能人才自主培养

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切实建立完善适应现代化进程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发展是重大机遇与挑战,要立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更多学子提供学习技能的条件和保障,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搭建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和平台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在现有基础上走出一条世界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坚持开放办学,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鼓励职业院校“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世界各国、丝绸之路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选派职业院校学生走出国门、开拓视野。用好国际技能竞赛舞台,提高参与世界技能大赛组织水平、训练水平、比赛成绩,及时运用大赛成果转化为职业教育提升课程,影响和带动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大国工匠、技能精英,促进职业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紧密对接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研究完善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不断拓宽人才培养国际视野等对策,才能够培养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做出职业教育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陆亭.大学要主动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 2023(1):4-25.

[2] 孔令帅,王超.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 37(6):1-9.

[3] 胡德鑫,邢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概念阐释,演进逻辑与行动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 2023, 44(7):6-11.

张俊昌,男,汉族,籍贯:山东淄博 生于:1965-06,工作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单位省市:山东省淄博市,单位邮编:255200,职称: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大学学历,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