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对全面提升立体化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思考和展望

王铁峰1 考士峰2

1.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010000;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010000

摘要: 消防智慧化转型是数字时代背景下,实现对灾情隐患的主动监测、快速响应、智能调度和实时指挥的必由之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保障模式,加快“数字消防”规划,以信息化推进消防救援现代化提高消防管理效率,既是适应数字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内外部信息的无缝流转,有效打破信息孤岛效应,为工作人员分析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必然要求,更是消防信息化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破解“三断”;“三无” 提升;消防救援;通信保障能力
DOI:10.12721/ccn.2023.1571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处置个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对加快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推进“数字消防”建设,以数字技术与业务工作融合创新为突破口,牵引全队伍理念、模式、机制、手段、业务等全链条深刻变革,对推进消防救援工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消防救援通信保障面临的困难

消防救灾过程中常面临断网、断电、断路,的“三断”通信难题,特别是森林消防队伍遂行任务环境更复杂,通信保障更困难,信息化建设需求更迫切,加之,社会面上可依托利用的信息化资源有限,偏远林区山区无网、无电、无路“三无”条件下通信保障给消防应急救援带来严峻考验,如何短时间内建立灾情联络,快速上报灾情和现场态势,更好服务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则是通信保障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如何破解通信保障难题

(一)注重融合网信资源,构建以“天”为点的卫星互联平台。内蒙古地形条件特殊,遂行任务地域大多无路、无网、无电。我们创新应用宽带卫星+公网的传输链路,在总队建成公网卫星地面站,购置卫星通信指挥方舱,为基层单位配发17套卫星便携站,支队级以上通信车加装公网基站,率先实现“卫星+4G”的传输模式。为全队伍指挥员配发海事、天通、欧星、铱星等不同类型卫星电话246部,与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公司共同研发7台轮式坦克通信车和2台履带式装甲通信车,设计搭载卫星通信系统,建成了部局至一线的多链路、多手段、多层级卫星通信指挥保障体系,解决了无公网任务区的音视频通联。积极协调自治区党委军民融合办,将总队定为高分北斗卫星通信建设试点单位,为中队级以上指挥员及战备车辆增配了800余部价值1000余万元的北斗设备,累计北斗终端达到了1500余套,在冬奥安保、跨省机动驻防、防汛前置备勤、灭火作战、抗洪抢险、大型演训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今年“4·08”堵截蒙古过境火灾中,我们以指挥通信方舱为枢纽,充分利用轮式装甲通信车和履带装甲通信车机动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的优势,建立传输节点,打通前线指挥部到火场一线的通信链路,探索形成了“多车接力、畅通链路”的通信保障战法,为火场指挥提供了有力通信保障。

(二)注重拓展系统功能,构建以“空”为网的空中融合平台。为有效破解“三无”通信难题,我们始终致力于打造数字化、透明化战场,投入5000余万元专项经费,购置配发150套小型便携式无人机、60架多旋翼及固定翼中型无人机以及一架长航时、大载重浮空通信中继平台,构建了“中队有组、大队有班,支队有分队”的三级无人机伴随保障体系,在灾情侦察、图像传输、辅助决策、语音中继、应急照明、物资投送、投弹灭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森林火灾扑救、赴皖赣晋三省跨省区驻防、“砺剑北疆”大型联合森林火灾扑救演习和“黄金72小时”全区地震水域拉动演练中,得到充分检验。例如,在2023年“8·6”大兴安岭北部未开发原始林区森林火灾扑救中,利用浮空通信中继平台自身突出优势,有效弥补直升机在恶劣天候、夜间无法作业的空白,实现了空中应急补盲、空中快速侦察、空中辅助决策和空中指挥调度,确保了极端条件下应急救援指挥通信“拉得出、连得上、看得见、听得清”。

(三)注重加强综合集成,构建以“地”为面的网格交互平台。近年来,我们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构建了以有线网为基础、无线网为延伸、卫星网和机动通信系统为重点的信息网络。主动与应急、林草、气象、地震、自然资源等部门沟通协调,接入了政务网、气象资源网、林火监测网,构建了上下贯通、横向联动、信息共享、辅助决策的应急指挥系统。注重加强机动通信手段建设,为指挥通信车加装有线无线转接设备,4G/5G图传终端,实现了固定指挥平台和移动指挥平台的融合通联。加大网络覆盖广度,在全区建设3套超短波网,每年定期维护具有20余年历史的143座模拟超短波基站,新建成118座中兴数字超短波基站,以满足重点任务区域指挥通信需要。采取同频同播的组网模式,在大兴安岭林区建成了106座超短波自组网基站,同步开发了无公网条件下,具备语音对讲、实时定位指挥功能的数字化作战指挥平台,实现局、总队、支队、大(中)队到一线全网贯通。同时,我们还成立了摩托车通信小分队,处理紧急通信需求,在固定基站覆盖不到的区域,前突至制高点,开设通信链路。例如,在堵截“4.30”俄罗斯过境火灾扑救中,短时间内在海拔接近1000米的山林地开设中继组网基站,实现移动补盲,保证了任务地域语音通信全覆盖。

三、结语

转制以来,消防信息化基本实现网络化、标准化、数据化。总队深入贯彻党中央、部党委决策部署,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坚持统分结合、急用先行和“废改建”并重,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业务工作融合创新,全面建成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消防“一张图”、“灭火通”融合通信等“防、救”核心系统,统一建设人事、财务、装备、营房、审计、宣传、火统等业务系统,服务基层、支撑主业成效显著;立足“点多面广”和“全域机动”职能特点,积极探索智慧防控、智慧政工、智慧管理,实现从军队信息化体制向消防信息化体系转型发展,打造“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体系,着力破解“三断”、“三无”通信难题,积极构建扁平可视、灵敏高效的新型指挥体系,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引领和推动队伍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2、《“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

3、《关于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有关任务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