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病的特点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其一般是以禽畜感染形式发生的,属于人畜共患的疾病,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就会对动物生殖器官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害。当牛羊在感染此病后,会出现疲乏和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流产等。在对该病的传染源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主要为饲料、饮水和羊水等,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等渠道进行有效传播。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对牛羊布病进行综合性防治,强化疾病的整体控制效果,减少其对牛羊健康成长的影响。
二、牛羊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检疫制度不完善,未得到有效执行
牛羊的检疫制度还不够完善,在牛羊市场流通中缺乏严谨和规范的检疫制度,在检疫中没有制度依据和规范,导致一些患病牛羊在市场频繁出现,进而导致牛羊出现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和感染率增加。同时,一些部门没有有效执行检疫制度,缺乏对养殖户牛羊的规范和全面的检疫,加上很多养殖户对牛羊养殖也没有免疫接种的意识,也导致布病发病率的增加。
2免疫失败频繁发生
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规划,二级地区实行强制免疫。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都是因为违规操作而造成的,如在实际的免疫操作中,常常没有按时免疫和按时补针;免疫遗漏;疫苗用量随意加大;免疫阶段使用抗生素;妊娠母畜采用注射免疫;牛羊没有对大、小群体区别对待而统一采用烈性舌苗混合液等浓缩饮用水免疫,这些违规的操作都会导致群体免疫失败。
3疫病检测效果不佳
想要实现对布病的有效防治,需要做好基线调查工作,对牛羊全面开展布病检测以及日常的检测,实现对布病流行情况的有效掌握。但很多地区对牛羊开展疫病检测时,对未免畜病原学的检测比例太小,检测的范围也比较小,导致检测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且一些基层的检测人员检测水平不足,存在免疫的抗体以及感染的抗体混淆的情况,很难有效掌握实际的感染情况;同时对检测工作的财政经费投入有限,造成检测量和实际的饲养量没有良好匹配,不能及时发现病畜。
三、牛羊布病防治问题的解决方法
1加强牛羊布病检疫控制力度
布病传染能力强,不仅在牛羊圈层中传播,还可能传染给狗、猪、鹿等哺乳动物,在疫情严重时人也深受其害。布病一旦规模化传播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应该围绕牛羊进行疫病检查与管理的工作,在疫病预防与控制方面有不错的效果。为有序的开展牛羊布病防治工作,应该掌握检疫工作的核心要点,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控力度。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按照检疫要求,健全检疫方面的管理制度,依托管理体系完成牛羊检疫任务。检疫部门在牛羊检疫阶段应该确定工作目标,完善检疫方面的工作流程,监督管辖地养殖户的工作行为,通过强力监管,确保养殖户配合检疫部门检疫牛羊,可以及时扑杀患病严重的牛羊,提高当地在牲畜疫病防治方面的水平。在牛羊布病防治方面应该选择科学的方式,管理部门在正确认识布病的前提下,在检疫工作中整理工作数据,研究布病防疫的重点,创新布病防疫方式,与养殖户建立良性的沟通渠道,分享工作信息,确保检疫相关的工作可以落到实处。在牛羊检疫方面,应该扩大工作覆盖面积,加强工作监管力度,防止在检疫阶段出现错检、漏检等问题。
2规范对外来牲畜的监督、管理方式
在牛羊跨区域流转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设定的要求落实检疫工作,由此可以防止布病跨区域传播。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牲畜引进环节的监管力度,通过全过程监督与控制,可以提高监督和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有关部门引入牲畜时,需要记录牛羊的具体信息,同时应该保证外来牛羊出处、数量和流向等不存在问题。运输牛羊的过程中,应该监管牛羊的活动情况,密切监管和外来牛羊存在接触关系的牲畜。在外来牛羊进入本地区前,应该按照监管要求隔离监管,在其不存在问题后才准许其进入养殖场。检疫外来牛羊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患病的牛羊,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隔离、扑杀,由此保护当地牲畜,防止疫病大规模传播。
3定期检疫和及时扑杀
在开展检疫工作时,所有的养殖户都需要配合当地的检疫站点,及时去安排的地方进行定期检疫,主动接受检疫,不可以逃避。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检疫的时间,最少要1次/年,也可以更多,具体的检疫情况需要结合各地检疫站点的意见决定。在对接受过疫苗接种的牛羊进行管理时,为了避免其再次出现布病,强化整体的防治效果,也需要对其进行检疫。这样能够及时检测出疫苗是否产生出抗体,经过检测后看牛羊是否能够继续养殖。在对检测出布病的患病牛羊进行处理时,养殖户一定要果断配合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捕杀,不要害怕损失。在此过程中,相关的政府也需要做好统计,对进行扑杀的养殖户给予经济上的补偿。同时,在具体的牛羊布病防治工作中,政府部门需要强化政策的支持力度,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如,政府在补贴免疫项目中可以列入布病,加大对牛羊布病防治工作等内容的资金投入,强化阳性畜扑杀的财政补贴标准,在此基础上减少养殖户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并且这种方式还能够让养殖户积极配合布病的防治工作,及时对患病牛羊进行有效处理。
4合理引种和规划
要想实现对牛羊的科学引种,需要提前做好合理的规划,一定要明确牛羊的来源和健康情况。在此过程中,最好选择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养殖场,科学选种和引种,一定要保证其质量。布病作为牛羊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具有传染性大的特点。因此,当地的政府需要通过对养殖户进行养殖知识的普及,加强他们对接种疫苗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强化接种率。由于不同牛羊品种在接种时的疫苗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的季节也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所以相关的养殖人员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科学接种,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在应用布病弱毒疫苗的时候,需要对羊群和犊牛进行口服免疫,并且疫苗还要使用大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对其进行稀释,不可以使用自来水等对其进行稀释,并且经过稀释的疫苗还要在2h内用完,在冬季,需要6h内用完。控制每只羊使用的疫苗份数,每头牛最好用5份。此外,外来的动物需经过检疫在确保无病后,才能够购进,并且还需要积极做好带畜消毒和疫苗注射工作。同时,消毒液需要现配现用,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抗药性。
5对疫病场所和病畜进行科学管理
1)要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养殖户必须按照有关场所的技术规范做好消毒工作,对感染布病的牛羊污染设备、场所和物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切断布病的传播。
2)要做好对感染牲畜的扑杀以及无害化的处理。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病畜扑杀的补助力度,在保证养殖户的利益同时,提升他们对病畜的处理主动性,在病畜处理中一定要严格依据技术规范落实无害化的处理。
3)感染布病而未治愈的人员必须严格禁止饲养牛羊,并严禁他们从事牛羊检疫、防疫、屠宰和加工等工作。
结语
布病作为牛羊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不但影响牛羊产品质量,更威胁居民健康。对此,相关工作部门应加大对牛羊布病的管理与防治工作,在检疫工作实践中,结合具体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采取有效手段引导养殖户积极配合检疫及布病防治工作的落实,从而保证牛羊等牲畜的健康,促进我国畜牧业的稳定、健康、长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宏东。牛羊布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动物保健,2021,23(4):59—60.
[2]陈文杰。牛羊布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兽医导刊,202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