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某生产辅助企业作为一家油气田勘探开发保障型企业,生产地域位于西部省份野外一线,远离城市,远离家庭,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随着近年频繁业务改革,人员划转,给后续单位定位、业务发展、人才培养等面临了较大挑战,人员素质普遍低于同类型企业,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员工思想普遍存在不稳定因素。
2存在问题
2.1业务改革频繁,发展定位不清晰
2.1.1业务改革频繁
某生产辅助企业近年平均改革次数为1.8次/年,因改革涉及人员调整超400人,占现有用工比例超150%,除此之外,还接收了关停并转业务改革分流人员,频繁的业务调整改革,导致某生产辅助企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谋划、梳理业务发展,业务转型不定型,给业务发展、人才培养、资源调配带来巨大挑战,造成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感不高,担忧下步改革是否会被分流走、被下岗,存在一定的队伍稳定风险。
2.1.2发展定位不清晰
某生产辅助企业对未来发展是走油公司“管理+专业技术+业务外包”或“管理+专业技术+关键技能操作+业务外包”模式还是“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模式定位不清晰,多种运行模式同时存在,产建、运行、后勤、应急、节能环保等主业具备自己的活自己干条件需要配置大量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人员,在当前用工增补指标内难以有效解决。
2.2人均劳效偏低,人才市场竞争力不强
2.2.1人均劳效偏低
某生产辅助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人事费用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上级企业生产及生产辅助单位中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人事费用率等反映人力资源劳效的关键指标排名均靠后。
2.2.2人才市场竞争力不强
某生产辅助企业电力等主业专业化人员偏少,现从事人员多为内部培训转岗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专业水平欠缺,不完全具备全流程独立运营能力,只能通过社会化服务外包加以支撑。体现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本指数在上级企业中排名末位,同时,通用专业安置性岗位较多,人力资源优化整合不足,富余人员没有得到显化,导致人力资源活力不强。
2.3考核激励效果不明显,改革内生动力不足
2.3.1考核激励效果不明显
按照某生产辅助企业上级单位绩效考核方案,经营业绩(利润、投资)指标占比超70%,某生产辅助企业作为内部模拟结算甲乙方关系,同时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也是内部竞争关系,属于典型的你增我减的矛盾关系,某生产辅助企业支撑保障型定位,使得在争取更多业务、更高价格时受限,甚至出现部分业务越干越亏的情况,现实情况与绩效考核政策不配套,通过提升经营业绩进而提升利润难度较大。
2.3.2改革内生动力不足
某生产辅助企业盈利能力较低,近年来平均利润率较低,在上级企业中排名靠后,企业自身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内部市场业务规模、盈利水平受限的情况下,某生产辅助企业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欠缺,未能有效建立“用人”和“养人”机制,队伍创新创效活力不足。
3改进措施
3.1明确职责定位,聚焦主业提升质量
3.1.1明确改革定位
上级企业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固化某生产辅助企业改革定位,确保业务相对稳定性,按照业务特点和专业化发展思路,构建形成以产建、运行、应急、节能环保四大板块为主体的油气生产支持保障格局,打造企业的专业化品牌。
3.1.2做强主业提升能力
某生产辅助企业层面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根据上级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哪些业务要做大做强,要有预期规模、预期效益、支撑保障措施和路线图,并固化到中长期规划中,形成长效机制。同时,根据现有人员结构、技术力量、业务能力,进一步明确哪些业务自主经营,哪些业务在自有用工不足时通过社会化服务(业务外包)进行支撑保障。
3.2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力资源活力
3.2.1做好人才支撑保障
上级企业层面要根据某生产辅助企业做大做强主业专业力量需求,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通过成熟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引进、内部单位间余缺调剂和柔性引才等方式,及时加以补充,解决制约某生产辅助企业发展的人才短板。
3.2.2盘活富余人员
某生产辅助企业层面要加强人才队伍转型培养,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提升员工素质,积极开展人才盘点,优化人才结构,显化富余人员。进一步梳理目前业务外包情况,积极开展业务外包转自营自管消化富余人员,减少业务外包用工。要优化盘活内部人力资源,开展内部单位间余缺调剂,及时调整到生产一线岗位工作。整合专业优势,组织富余人员积极承揽内外部业务。针对身体或工作状态较差、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纳入人力资源蓄水池管理。
3.3强化考核引领,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3.3.1完善绩效考核办法
上级企业层面要进一步优化考核办法,对保障型业务按照生产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成本指标作为辅助指标进行管控。经营性业务设置内部市场目标完成率、外部市场利润水平两项主要指标,鼓励在保障内部生产经营前提下积极拓市增收,开展单位间业务承揽,对积极承揽外部业务的,出台针对性的兜底和激励政策(如保留外闯市场人员的部分待遇、实行创收分成等)。
3.3.2做好差异化分配
某生产辅助企业层面要进一步强化考核正向激励,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做好绩效奖金的差异化分配,要打破现有按照职位层级、身份来分配绩效奖金的分配方法,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对积极开展内外部业务承揽的人员,要保证收入不低于原岗位收入。进一步明确“用人”和“养人”政策,要区分开哪些岗位是“用人”,哪些岗位是“养人”,针对“用人”的岗位,要出台针对性的考核激励措施,针对“养人”的岗位,实行随时间梯次降低薪酬待遇,形成“倒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