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刘昀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梅田湖镇新建中学,414200

摘要: 游戏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也会自觉地将目光放在游戏活动中,然而,许多教师对游戏活动存在偏见,认为游戏只会消磨学生的意志,难以带来教育意义,促进学生的成长。显然,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为此,教师应当继续挖掘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让游戏化活动成为体育教学的常规性活动,以便学生在享受练习氛围中,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游戏化教学;初中体育;实施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876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轻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姿态完成学习任务。然而,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游戏过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其在正式的理论学习中时常走神,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恰当掌握游戏的分寸,合理设置游戏的运动量。在组织初中生展开练习活动时,教师也应当发挥游戏活动的优势,为学生创建趣味化的练习模式,从而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技巧的熟悉程度。

一、初中体育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学校是进行人才教育和技术教育的主要阵地。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把游戏教学应用到体育课堂中,就能创造出一种自由平等的活动气氛,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自由地参加活动,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活动上,从而让自己对体育产生强烈的兴趣,让自己的情绪变得愉快起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单一性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运动的主动性,促进了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二、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游戏内容

将游戏化的方法应用于初中体育课堂,必须把课程内容和游戏结合起来,使两者互补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避免过分注重对体育内容的讲解,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的每一个环节中,要凸显出教学的重点,从而达到游戏教学的目标。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整体特征,注意游戏的强度和困难程度。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作为游戏内容设计的标准,使游戏强度更具合理性。在此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主动指导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

例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篮球训练时,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身体对抗能力和短跑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掌握学生的体能特点,针对学生的各种体能特点,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对抗及短跑训练计划。首先,教师可以班级中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为基础标准,如果这一标准线的学生能够折返跑两周,就可将折返两周作为及格标准;之后,开展小组式接力竞技游戏,让每个小组的成员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接力顺序,从而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能力,进行更好地训练,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

(二)组织竞赛类游戏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当教师为学生设定竞技类的游戏活动时,学生会主动地消耗自身的精力,增加赢得竞赛的概率。同时,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练习体育运动的质量也会得到生动地体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为学生提出改进的意见,以便学生在纠正自身的动作技巧中,正确掌握体育运动的动作要领。所以,在组织学生练习体育运动时,教师也要适当地为学生创建竞技类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比赛前认真练习,在比赛中巩固技巧,在比赛后针对改进,从而真正地提高练习体育运动的质量。

例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足球运动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竞赛类的游戏活动,激活学生练习的动力,逐步提升学生练习足球运动的质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定点传球、脚内侧踢地滚球等动作技巧,锻炼学生的足球运动能力。随后,教师为学生介绍足球竞赛的规则,并为学生预留自主练习的时间,让学生自觉练习足球运动中的各项动作技巧。在学生练习完毕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参与足球竞赛,引导学生亲身感受足球运动的竞技魅力。在学生比赛时,教师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指出学生的不足。在竞技游戏结束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评价他们在竞赛中的表现,并精准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便学生结合教师的建议,真正地提升练习足球运动的实效。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较强的合作能力和强烈的团队意识,是人们攻克难关的必备元素。而体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理应成为教师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团队意识的重要平台。对此,在体育课堂上引入游戏活动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建合作类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发展合作精神。但在分组时,教师也要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强的个人特色,对此,体育教师应当采取科学的原则,合理地分配各个小组的成员,以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补结构。

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合作能力,教师为学生创建“20米二人三足”的游戏活动。在学生参与游戏前,教师先为学生介绍游戏活动的玩法:学生两人为一组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前,两名学生面向同侧站成一排,并将相邻的左右腿绑在一起;在游戏开始后,学生一起并排向前跑,对于到达终点用时最少的一组,获得游戏的胜利。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运动能力进行分析,以便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地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分好组后,学生按照规则参与游戏,以便在游戏中逐步增进彼此之间的默契度,提高合作的能力。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鼓励同组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回顾二人合作的状态,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合作的意义,强化团队意识。

三、结语

游戏活动能够为体育运动的教学“锦上添花”,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有效地锻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优势,构建轻松、愉悦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游戏化活动成为体育教学的常规性活动,以便学生在享受练习氛围中,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旭.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课中的运用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1(19).

[2]李郁春.探究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分析[C].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贵阳分会场)论文集.,2020:63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