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聘管理历史情况
(一)主要方式
1.规划缺编补给型:结合年度招聘目标及月度招聘计划而进行招聘,填补年度缺编,满足业务需要;
2.人员流动补给型:结合年度内因人员内外部流动(流失、晋升/降级/调岗等)原因而进行招聘,填补岗位空缺。
(二)管理幅度
因公司经营多元化、管理跨区域,各业态间业务关联但相对独立,各业务机构间的招聘方式及渠道存在一定差异,管理幅度较大;
(三)管理半径
因公司业务管理半径较长(杭州/环沪/大湾/西北),区域间日常招聘实施工作规范性存在差异;
(四)主要难点
需求急/任务重、关键岗位达成周期长、成本高、试用期流失率偏高。
二、招聘管理工作现状
经过为期三个月,在架构权责、流程制度规范化的措施下,集团招聘管理工作有效性明显提升:
(一)已得到改善的方面
1.招聘整体流程规范化提升、招聘流转效率及招聘达成率明显提高;
2.面试评估的系统化提高,通过多种面试工具及方法、专业试题库笔试为主/**招聘系统性格测试为辅,多维度评估应聘者,人岗匹配度提高,试用期人员流失率降低。
(二)仍需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方面
1.高层/核心岗位招聘难度较大、招聘周期较长;
2.部分关键岗位试用期间流失率较高,反复招聘,成本增加。
三、难点之原因分析
(一)组织架构合理性方面
集团/子集团、事业部、项目公司分别设置人力团队,分工界限与责任人员欠明晰。
(二)流程规范方面
招聘全流程工作规范性欠佳。
(三)制度规范方面
招聘管理相关制度近两年未进行修订,不适用于发展中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四)人员操作规范方面
简历筛选技巧、面试邀约话术、面试官规范性欠佳(惯性思维/经验主义等)。
四、面试官管理环节
为进一步提高公司招聘管理工作各环节的规范性,提高招聘有效性,现针对面试官管理环节制订工作指引及规范。
(一)面试官素质及能力要求
1.职业素养。高度认同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守面试官礼仪规范。
2.能力要求。(1)专业技能:熟悉公司用人标准,熟练掌握面试工具及方法(结构化面试法行为事件访谈法、STAR面试法)。(2)关联能力。亲和力:形象健康大方,态度亲切自然;客观性:评价应聘者基于事实而非主观印象,对不同背景的应聘者应一视同仁;沟通力:善于聆听、提出问题、引导应聘者表现真实自我;观察力:能够抓住应聘者的表现细节;判断力:根据岗位要求,准确评估应聘者的水平;伯乐精神:根据岗位要求搜寻并选拔人才。
(二)面试官职责
1.人力面试官:岗位需求沟通、简历初筛、资料初审、面试邀约及安排:根据面试情况对应聘者的经历经验、素质能力、求职动机等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应聘者的求职意愿与适应性(公司文化、用人理念等);职位确认、薪酬谈判、OFFER。
2.业务面试官:考核应聘者岗位专业能力;规范填写《面试评估表》,给出专业面试意见;对于不适合需求岗位但符合其他岗位的应聘者,向人力资源人员提出建议。
(三)面试官礼仪规范
1.着职业正装或商务便装;
2.面试开始/结束时,接待应聘者应起身迎接/欢送,热情礼貌、面带微笑;
3.面试过程中端正坐姿,不得有不雅的肢体动作;
4.面试过程中手机需调到静音或振动模式,中途不随意外出接听电话,如有特殊情况,须向应聘者表示歉意;
5.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根据岗位层级适当增加;
6.即使应聘者明显不符合岗位要求,也须耐心互动,不得有不耐烦情绪;
7.无论应聘者合适与否,对公司情况及优势予以介绍,关注雇主品牌的宣传。
(四)面试官资格认证与取消
1.新增面试官需通过认证后才具有面试官资格(部门负责人及以上人员除外);
2.由集团及各机构人力部门共同组织对新增面试官的认证及培训工作,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3.以下情况一经查实,直接取消面试官资格:违反公司招聘管理制度,录用不符合标准人员的;未按面试官工作指引及行为规范,给公司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在招聘巡检中,发现因面试工作失职而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面试准备
1.需求确认及发布:岗位需求审批、渠道发布;
2.面试邀约:礼貌用语、电话交流时间选择对方方便的时间段,高管岗位应主动征询对方时间情况;
3.电话结束后应向候选人发送正式邮件或短信,告知面试时间、地点、行车路线、公司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
4.面试场地准备:整洁明亮、独立空间;
5.面试关注点:结合岗位要求,标注面试中需关注的考察点。
(六)面试实施
1.进程安排。面试铺垫(10%):简单寒暄,面试官身份介绍、岗位职责描述,告知面试主要流程及安排;正式面试(80%):询问过往工作经历相关问题,深挖应聘人与岗位的任职匹配度,同步关注候选人的价值观、文化融入度等;面试补充(10%):给予应聘者时间,对于公司及岗位的相关疑问进行解答,保证对方更全面地了解公司及岗位要求。
2.注意事项。提问与沟通技巧:提问要渐进(由基础至深入)、善于倾听、观察细节、不当面和应聘者反馈面试结论。关键词:提问、倾听、判断、记录,遇到比较内向或者容易紧张的候选人,可以先谈论一些别的话题,让他们放松,进入状态,正常发挥;控制面试的进程,注意时间分配,并以候选人回答为主;围绕关键维度展开面试,引导候选人更多地讲述最近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尽量少问无关问题;三不应:不应对某个问题发表自身看法,不应就候选人的回答进行评价,不应利用面试过程教育、训导候选人。
3.面试误区。首因效应:指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晕轮效应: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像我偏见:倾向于过高评价与自己相似的人。
(七)面试反馈
符合岗位要求的人选,两个工作日内安排下一轮环节面试;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通过合适的方式联络并反馈结论,婉拒;对于部分符合岗位要求,但因薪酬或其他原因无法推进的,录入人才库。
(八)面试方法及工具
1.结构化面试:根据职位胜任特征要求,遵循固定程序,采用题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等方式,评价应考者是否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人才测评方法。
2.行为事件访谈法:通过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察技术,让被访者描述在过往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并详细描述当时发生了什么。具体包括:这个情境是怎样引起的?被访者当时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情境中想完成什么,实际上又做了什么?结果如何?最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来确定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
3.STAR面试法:依据是“过去的行为是未来行为的最好预言”,即多问过去,少问将来,从过去的行为中判断是否真实、有效,而不是应聘者夸夸其谈。
S——Situation即某项应聘者从事过的事件所处的背景。
通过不断提问与工作业绩有关的背景问题,全面了解该应聘者取得优秀业绩的前提,从而获知所取得的业绩有多少是与应聘者个人有关,多少是和市场的状况、行业的特点有关。
T——Task即该应聘者为完成上述事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每项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以确定他所从事的工作与获得的经验是否适合现在所空缺的职位。
A——Action即该应聘者为完成上述工作任务所采取的行动。
了解他是如何完成工作的,采取了哪些行动,所采取的行动是如何帮助他完成工作的。通过这些,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R——Result即该应聘者在完成上述工作任务后得到的结果。
每项任务在采取了行动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是好还是不好,好是因为什么,不好又是因为什么。
五、规范化提升措施
(一)架构权责规范化
1.架构及权责规范性:招聘人员须严格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权责文件实施招聘,针对各需求岗位层级情况,安排面试官,得出面试结论;
2.职责界面规范性:明确招聘条线内部职责分工,集团招聘人员负责各机构总经办岗位、集团本级岗位招聘工作,各机构招聘人员负责机构内部总监及以下岗位招聘工作,对应实施招聘达成率的考核,责任到人。
(二)招聘流程规范化
1.岗位需求评估:招聘人员同步参与年度招聘及配置意见,根据人员盘点现状,分析并提出配置方式(内调、晋升、外招等),制定合理的配置规划;
2.招聘渠道管理:结合年度招聘计划(外招)进行岗位分析,层级、区域、行业、用人要求、薪资水平等,选择针对性招聘渠道,在三大招聘网站的前提下增设地方性/专业性网站,提高招聘时效性;
3.专业笔试及面试:
(1)更新已有试题库,加强专业知识考查;专业岗位增加线上/线下实操考试环节,测试针对性技能水平情况;
(2)采用结构化面试、行为事件访谈法、STAR面试法等多种方法,全面考察应聘者任职匹配度;
4.第三方背景调查环节:约谈第三方背景调查公司,优化并升级服务内容,结合各类层级岗位的背景调查关注点,制订自助餐式的调查方案供选,加强调查的针对性;
5.offer与录用:关注offer与劳动合同的一致性,并在入职手续中增加岗位说明书的签署确认环节,配合试用期绩效计划作为岗位任职要求的依据,降低因试用期考核不通过而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
6.试用期管理:入职前明确新人到岗后的入职引导人,一对一带教,人力会同业务上级密切进行试用期过程管理(思想动态、工作进展双方面动态监测),异常情况及时反馈,采取相应措施,不合适人员及时优化,替补准备,降低成本。
(三)制度规范化(修订及新增)
1.修订原有的《招聘管理制度》及《内部人才推荐制度》,对招聘管理流程、渠道及规范等要求进行更新;
2.新增《猎头供应商管理制度》:规范第三方供应商管理;
3.招聘工作人员培训及考核:
(1)制订《杭州新天地集团面试官工作指引及规范》,规范面试官日常面试工作;
(2)对于人力及业务面试官进行培训、考核、质量检查及评分,定期公布检查情况,并要求评分中下者及时整改到位;
(3)推行人力资源内部智享会,各机构人力分享业务知识,增加相互学习机会。
六、能力评估释义
专业及管理能力。考察并衡量候选人是否具备应聘岗位的硬性素质要求;求职动机。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据此预测应聘者的耐压能力、工作态度、求职欲望等系列与未来工作密切关系的因素,帮助判断人岗匹配程度;文化适配性。个人与公司文化相互接触并影响的过程,是考量应聘者能否适应公司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简介:唐熠(1984年7月出生),女,籍贯(浙江金华),现任杭州新天地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业务支持总监职务,经济师职称,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多元化企业招聘管理规范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