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体育长跑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

龙婷

湖南省汨罗市罗城学校,湖南汨罗,414400

摘要: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和关键点,初中体育的长跑训练同样如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总结长跑训练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体育运动基础和身体素质等情况,掌握训练要点,并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长跑成绩,改善其身体素质。
关键词: 初中体育;长跑训练;教学方法
DOI:10.12721/ccn.2023.15876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众多体育运动中,长跑是初中学生体育课堂中的主要运动之一,但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训练模式非常单一,训练方式极度枯燥,只是体育教师安排训练任务,学生执行任务,训练任务的内容,通常也只是跑步,变化的只有跑步距离,短跑、长跑、长跑,毫无新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而且,枯燥乏味且极度痛苦的跑步训练,让学生对长跑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抗拒,在体育课上成为初中学生们谈之色变的存在,减少了长跑运动对初中学生的有效帮助。

一、长跑项目的教学难点

(一)跑的节奏与呼吸节奏的协调配合

在日常的长跑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知道长跑成绩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跑步节奏和呼吸节奏。的确,要做到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的事。进行跑的节奏训练时,先将学生按能力分组,然后根据不同组别,细化各组别的目标要求。譬如,一组可以以某个同学作为参照标准,然后进行对应的训练内容,鼓励组内同学跟上领跑同学的节奏。一般选择领跑的同学,其能力水平要略高于本组的同学。等同组学生的跑的节奏水平普遍提升后,再进行能力分组,依此类推,逐步缩小组与组之间的差距。当然,跑的节奏需要跟呼吸节奏保持高度协调,这样才能保持好奔跑的速度。

(二)合理分配体力,确保较长时间的高速途中跑

长跑项目最终决定成绩的是学生的跑步速度。这个过程中较长的一段距离就是途中跑。因此,学生能合理分配体力,确保较长时间的高速途中跑是决定长跑成绩的关键,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笔者认为,第一要储备体力,第二要提升技术,第三提升速度耐力,第四克服“极点”。

二、初中体育长跑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培养学生长跑兴趣

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其他项目相比,长跑训练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在训练时会觉得力不从心、身心疲惫,参与训练的兴趣不足。对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在训练中掌握长跑训练的技巧以及方法。在训练中,教师可以使用数据和表格记录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变化、长跑的速度和耐力等方面的变化,通过数据让学生意识到长跑训练在自身健康成长和改善身体素质方面的价值。

例如:我国的王军霞,1996年取得女子5000m金牌,是世界长跑训练运动冠军,是我国第一位在奥运会长跑项目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有着“东方神鹿”的称号。2技巧与因材施教结合长跑训练对学生意志力与忍耐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运动中,学生通常承受着接近基线的运动负荷,如果缺少耐力,大多数学生在训练中难以坚持下来,也就难以突破自己身体的极限。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能力,使其在长跑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在训练前,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呼吸方法,使其在长跑过程中能够正确的呼吸,如果学生的呼吸节奏比较混乱,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调整节奏,使其能够突破自身的极限。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身体情况和体育运动情况,制定合适的训练强度、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师应参考学生身体机能的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处理,设计符合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不能过于着急取得成绩。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健康的前提下进行意志力和忍耐力的训练;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并制定科学的进阶训练计划。

(二)利用游戏训练反应力

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运动反应能力。长跑是竞技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运动反应能力要求较高,而反应能力的强弱可以通过思考的速度来反应。教师如果能够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其思考所需要的时间,使得反应能力提升,进而提升反应速度。但是,学生主要是坐着学习,长期下来,学生的反应能力下降,影响学生的运动反应能力和速度。运动反应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运动天赋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但是也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达到提升的目的。长跑竞赛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学生的运动反应能力较弱,那么在长时间的长跑比赛中很难在战术上做出真确的判断,会增加取得胜利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运动反应能力进行训练。对此,教师可以在常规的训练中增加具有趣味性的训练项目,强化学生的运动反应能力。例如:教师设计数字反应游戏,从1~10,不同的数字对应不同的动作,学生需要在听到数字后作出相应的动作,强化运动反应能力训练。

(三)针对爆发力展开训练

冲刺是长跑训练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冲刺时的速度有利于学生在比赛中超越对手,取得好成绩。在运动中,学生不仅要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和方法,还需要在比赛即将结束时积蓄足够的力量,以便向终点冲刺,促使学生进一步突破耐力和体能极限。由此可见,冲刺时的爆发力是体育长跑项目中的重要素质。

例如:在冲刺前进行慢跑训练,让学生体验长跑训练,并适应训练轨迹,以便保证训练效果。教师也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便随之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对训练方案进行调解。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进行400m跑步运动之后冲刺;对于身体素质偏低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慢跑的过程中自我调整,尝试进行冲刺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对于学生冲刺的距离和时间不需要进行限制,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冲刺训练方法,以便保证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爆发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学科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时,初中体育教师应该铭记要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增进学生对各个国家以及各个地区体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优秀的体育精神,并对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有效解决“学生只将体育课作为学习放松课”的问题,让学生在体育的教学中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刘志斌.初中体育长跑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J].智力,2021(20):41-42.

[2]陈琴.以生为本,趣味多多———浅析初中体育长跑的训练方法[J].家长,2020(13):52-53.

[3]黄宇辰.春意三秋树,能开二月花———初中体育长跑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6(95):10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