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水资源管理中的资源配置

李经纬

宝应县水务局水政水资源科,江苏扬州,225800

摘要: 水资源供应空间不均衡苗头的出现,是目前我国亟需解决的难题,加之污染水资源污染现象的偶然发生,增加了水资源管理难度,所以应提高对水资源方面重视程度,加强水资源利用循环。而现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为强化水资源利用率贡献了力量,本文从水资源配置意义入手,着重分析了在实施水资源管理大环境下水资源配置工作综合实施情况,希望有效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资源配置;具体分析
DOI:10.12721/ccn.2022.15701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经济就逐步迈入了上升阶段,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从多方面推进了城市现代化建设,为后续农业与工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水资源空间不均衡的现象也日渐凸出。为了进一步解决水资源空间不均衡问题,必须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配与统筹,,从基础上提高水资源配置合理性,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1、水资源分配

1.1水资源分配模式分析

只有落实水资源合理调配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调配与经济发展充分结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其次,提高水资源分配水平的前提是科学划分水资源调配目标,这是因为水资源利用与各区域有着密切联系,合理的水资源调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在水资源分配方面应设置数个目标,实施水资源管理工作时需要从全方面对目标加以研究,分析各目标之前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并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分配水资源,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友好环境[1]

1.2水资源合理分配的作用

有效提高水资源分配水平是保障水资源利用率的核心因素,也是缓解水资源空间不均衡的一种科学手段。实施水资源配置主要方法是根据各领域对水资源需求量,对水资源实行合理调配,在确保居民生活用水充足前提下,尽量减少水资源浪费情况。在策划水资源调配方案过程中,应实地考察农业种植情况、工业生产情况以及居民日常生活情况等等,经过切实考虑之后综合所有因素充分规划,加强水资源分配方案可行性与科学性。在实施水资源调配之前,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水资源配置合理性: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将群众生活放在首要思考位置,在满足群众用水基础上,科学开展水资源分配工作。第二,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通过调查各企业实际用水量,在保障水资源不会被破坏条件下,稳定企业生产用水。最后,增强水资源利用效率,从多方面对水资源实行科学调配,充分缓解目前水资源紧缺问题[2]

2、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

2.1水资源分配目标、方案的制定

在确定水资源分配目标之时,必须对前期水资源分配方式进行综合考虑,继而优化与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既要将水资源利用率与整体用水量纳入思考范围,也要对水资源质量加以研究。水资源分配目标设置方面,要秉持“三项制度”原则,从多方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分配可持续发展。

2.2设定经济效益目标

用水效率控制体系整体水平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息息相关,一个合格的水资源控制体系能够有效控制水资源浪费,推动各行业用水效率持续提高,确保水资源管理全面落实。其次,水资源分配和使用必须是在满足群众用水需求前提下,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良发展务实基础。

2.3设定社会效益目标

要实现水资源高效合理配置,最重要的是要把每个地区用水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创建高水平水量控制体系。用水控制作为水资源管理总体目标,通常依靠计算方法来实现河流水资源合理利用,从而有效地控制总取水量和用水效果。一般情况下,社会发展稳定性与区域水资源供给密切相关,水资源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前社会效益。因此,在社会效益目标规划中,需要充分结合总量控制体系,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水资源服务。

2.4设定环境效益目标

在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同时,应结合现状切实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水排放。在生产生活行为中,可能发生水污染现象,因此,必须采取合理方法,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

2.5水资源分配原则

要有效保证水资源利用效率,关键是要有效控制各流域水质,严控排水水质与水量,避免超出水体纳污承受能力。因此,在水资源分配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区域河流信息和水资源管控数据,按照水资源管理机制量化各项管理指标,并不能简单参考整个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分配原则[3]

2.6用水总量控制

由于社会飞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存在利用过度情况,导致水资源空间不均衡问题日渐凸出,因此我国相关行政机构颁布了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通过深入分析水资源可开采量来看,水资源开发利用底线的设定必须要对水资源多度开发问题加以综合考虑,并对社会系统以及经济系统内用水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合理控制各区域用水总量。

2.7用水效率的管控

在对近年来各种信息数据进行详尽分析基础上,预计自2021年起,我国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将不低于50%,这就使得管理部门在保证万元工业增长参数前提下,合理控制万元GDP用水量,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最大用水量和最小用水量两个极限参数。在规划水资源分配时,应对不同行业设置用水效率和水资源份额这两个最基本参数。

总 结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水资源管理工作成效,最关键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创建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结合水资源配置目标对水资源执行合理管控,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和各行业生产用水基础上,实施切实可行水资源管理和控制,有效控制水污染,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金红.浅谈水资源管理中的资源配置[J].绿色环保建材,2020(07):179-180.DOI:10.16767/j.cnki.10-1213/tu.2021.07.087.

[2]柴玉芬.浅谈水资源管理中的资源配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2):24-25+29.DOI:10.15979/j.cnki.cn62-1057/s.2021.02.009.

[3]高坚,吴洋洋,邢西金.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水资源配置情况[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1):29.DOI:10.16317/j.cnki.12-1377/x.2019.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