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养老社会化视域下老年护理教学模式探讨

吴凤琴

陕西省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摘要: 当前,我国老龄化的现象逐渐严重,为了能够有效应对此种形式,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需要有效培养诸多的护理专业人才。但是,当前老年护理教育方面,表现出诸多的不完善针对老年保障体系进行有效健全,加大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以有效解决当前老龄化现象的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现针对具体的改革路径予以综述。
关键词: 养老社会化;老年护理教学;改革路径
DOI:10.12721/ccn.2023.15711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养老”成了我国当前无法回避的热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由此可见,普惠型养老服务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是一段时期内解决“养老”问题的客观需要和养老产业的主要市场所在。因此,基于普惠型服务的社会化养老将是近年来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主旋律”。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的养老事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经验积淀,支撑、配套的政策制度也不太完善。因此,无论是资源、技术、政策还是服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而这些问题的核心主要集中体现在养老服务人才的匮乏上。老年护理教学是解决养老服务人才不足的基础途径和必然选项。

一、老年护理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目前多数院校开设的老年护理或相关专业有关老年护理知识、技能教学中存在“浮于表面”、侧重基础护理、缺乏一线实践等问题,虽然部分院校根据教学需求及实际现状组织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操作活动,但力度远远不够,也没有根据现实需求设置系统化的课程,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另外,有的护理教师没有经历过实践操作,也没有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仅仅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宣讲,没有结合社会中先进的理念思路,也无法提高整体护理教学质量。部分院校未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学生的整体能力、整体水平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老年护理师资专业化水平不足、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生专业理念不到位成了影响老年护理教学、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点”和“痛点”问题。

二、养老社会化视域下老年护理教学模式的建构及策略探索

(一)科学推进课程优化与教学实施,引领发展

(1)建立“一线需求”导向下的课程体系在学校“老年护理”课程活页教材编制中,通过对多家省级综合医院老年科实际调研发现,虽然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教材中不断出现新的知识和内容,但依然赶不上临床的发展速度。教材内容和操作步骤过于烦琐,有的教学内容临床上已经不再使用或者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建立“一线需求”导向下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缩短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在护理人才培养中十分必要。

(2)注重“抓手”,科学优化实训课安排

老年护理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抓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现理实并重、德技双修要求。①将养老机构作为实训教学的主要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入机构开展实践实训活动,拓展多元化的社会实践点,落实理实一体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操机会,使其在后期就业时快速适应岗位内容及工作需求,转变自身角色,以此在后期的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②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实践水平提升。目前,我国社会专业养老机构中的从业人员缺乏系统化的培训、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对护理的具体流程及重点、要点不甚明确,只有极少部分人接受过关于老年护理的相关实践培训。对此,院校定期派遣优秀的骨干教师进入养老机构进行理论培训,提升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课程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便于学生、社会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自由安排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养老机构内部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二)营造良好的爱老、敬老氛围

共同居住者中有老年人的学生更倾向于从事养老护理行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爱老、敬老氛围的熏陶,能在与老年人相处过程中思其所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沉迷于各种“快餐”文化,职业院校要想增强学生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加强德育,营造良好的爱老、敬老氛围,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提升其对养老护理专业的认可度。

(三)课堂教学中融入爱老、敬老思政元素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在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等课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牢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的老年人也曾为国家发展无私奉献,如今因年事已高积累成疾,作为国家的建设者,他们理应享受社会对他们的反哺。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思政一定要循序渐进,若课程思政“匠气太重”,则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也不能长篇大论,而是要“画龙点睛”。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表情神态、课后讨论情况等判断学生的思政接受程度,根据这些反馈不断完善课程设计,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逐渐严重,需要诸多的专业护理人才进行护理服务,为确保能够成功完成教学改革,在进行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完善,针对社会老年护理的需求,制定完善的老年护理教学目标,提高老年护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雄爱,叶大庆,吴春花,等.基于体验式学习的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6):8285.

[2]赵梦媛.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老年护理学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4748.

[3]王琳,唐晓曦,蒋高霞.老年护理教学模式研究进展[J].教育现代化,2019(54):22.

[4]奚兴,胡明明,王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下教学设计探讨———以老年护理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335336.

[5]刘蔚,阳绿清.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889.

[6]肖新丽,杨晓斌.模块式教学法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23(14):69-71.

[7]陈云华,谢云.老年护理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22):126-128,129.

[8]陆蓉华.模块式教学法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30):349-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