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的小学生,如果把他们所学的语文内容局限在语文课堂的范围内,这就会妨碍他们扩展自己的阅读角度,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目标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整本书阅读的推广与发展使教师认识到了对学生语文思考与文本理解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完整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内容缺乏兴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多地是通过观看视频来获得知识,对于文字类的书籍并不感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不是很到位。大多数教师都不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全面地理解。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计划与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些教师的方案设计是枯燥无味的,对好奇心强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计划更加激发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容易把目标抽象空洞化
在“情感态度”培养课程中,教师在这一领域中,往往会设定比较宽泛的、抽象的目标。许多教师都会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用语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对祖国美丽山川的热爱。这显然是一种模糊和一般化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是不利的。教师和学生不能实现共享语文阅读的体验,许多教师只是让学生把课堂上的语文阅读任务做好,却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缺乏一定的交流。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健全目标体系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读好整本书
“读思达”是读、想、写的合称,它是三个最基本的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在自主阅读和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的前提。以读促思,以写促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构建一个目标系统,指导学生从初读到再读到细读的过程,直到理解透彻。首先,老师要让学生们明白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整本书教学目的,通过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了解作者的看法、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以此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每一次读书,都有明确的读书目的--“开卷有益”。比如,第一次阅读可以通过阅读目录,大致了解故事的剧情和主要人物,也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了解一下书的背景以及作者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再次阅读时,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使学生对作者的意图,故事的发展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并努力解答问题。在深度阅读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与反思能力。老师可以要求同学们把自己对本书的整体认识、体会、体会、体会等都记录下来。
例如,在进行《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老人为何要与大马林鱼搏斗?”“老人最终获胜或落败?”等,让学生有问题地阅读,这样,他们就能对作者的观点、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能让他们对复杂的文本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对整个故事的整体把握,对故事的情节、人物关系、主题等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此来提高阅读的水平。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对作者的观点、论点和立场进行分析与评估,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在对整本书进行深度地反思与探讨的过程中,可以将逻辑上的漏洞、偏见或不合理的地方找出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建构问题清单自主思考,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阅读是一种认知输入,是一种有意义的积累;思维是对新知识进行有意义构建的认知处理;表情是一种认知输出,它有助于语言的意义转换。只有通过了这三个阶段,学生才能完成对知识的深度加工,并将其转化为能力。
老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与书本有关的资料,如有关文章,研究报告,采访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探究书本中所涉及的话题及概念。在完成整本书后,请同学们自行挑选相似题目或作家的作品,然后再由老师列出一系列相关读物,以供同学们参考。同时,也要让学生们加入一个文学讨论小组,就书本上的内容问题或思想问题,或者是人物的情绪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同学们能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理解和看法进行交流,同时也能从其他同学的视角和观点中获得灵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阅读,了解到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思想观念等,从而对其进行正确地认识与评价。通过撰写报告、演示或分组讨论等方式与同学们交流。根据所选图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文学讲座,书展,作家签名会,给同学们一个与作家或者对书有兴趣的人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书背后的故事以及它的创作过程。
例如,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时,可透过相关资料及扩充书目,对所选书目进行深度探究;在参与文学研讨团体和作者研究计划的过程中,与别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等,让同学们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文艺活动、文艺展览等形式,与作家或者对这本书有兴趣的人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从而加深对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及创作历程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对某个领域的知识和理念进行深入地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让他们在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问题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结语
身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总在呼吁要多读书,但事实上,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不在读书本身。提高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能力,这就是阅读的真谛。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首先要从低年级开始,其次要从主动阅读入手。让学生在读完一本书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去读,也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敢于发问,当他们对自己的问题产生怀疑的时候,敢于发表意见;其次,教师要教学生多技巧的阅读技巧,知道哪些地方写得快,哪儿写得细,写得深,读得精彩,写得漂亮,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研.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高段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11):84-86.
[2] 吴云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读思达"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 2021, 000(005):P.5-6.
[3] 徐国文.聚焦"读思达"教学法,探索整本书阅读策略[J].作文:高中版, 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