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及影响

杨晶 柴国飞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浙江三门,317100

摘要: 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不仅可以保障工程施工顺利开展,还能够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管控, 是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举措。本文对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项目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611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由于建筑工程建设涉及内容广泛,包括施工工艺、人员和设备的安排、原材料采购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为了保障工程施工顺利开展,更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规定标准,有必要采用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拥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使建筑工程施工有据可依,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提高工程质量、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管理手段。

一、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分析

(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不仅可对当前施工进度进行有效把控,还可以对所有项目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此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保障项目进度符合实际要求的大化地减少大化的减少成本的支出[1]

(二)提高整体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

项目管理拥有一套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能够将各方施工力量进行有效协调,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提高项目施工力量的综合战斗力,全面推动建筑工程不紊地开展紊的开展。

(三)降低风险,最大化提高项目实施成功率

建筑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进度受阻。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四)能够对项目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通过项目管理,能够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及时查找出来,并制定合理有效地解决措施,提高整体工程施工质量。不仅如此,项目管理更是为项目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保障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在项目结束时,根据相关规范制定,对该项目实施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下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高效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经验基础[2]

二、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建筑工程管理实施的依据,可以对不同的施工行为作出相应指导,确保项目管理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管理制度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与项目管理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维护建筑工程管理的科学性。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工程管理的相关行为具有约束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管理的安全性,从而促进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安全第一”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因而管理制度中务必涉及安全方面的内容,通过构建与实际施工需求相符的安全制度,不断加强对工程安全的控制力度,对各种施工行为进行全面规范和约束,可全面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危险隐患。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采用安全制度,积极提倡和推进安全方案,不仅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稳定的开展,还能够有效提高整体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当然,除了构建安全制度之外,还应注重其他制度的完善与优化,如质量管理制度、经济控制制度等,并确保这些管理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到工程项目实施中,全面推进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充足的准备工作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基础,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编制招标文件阶段,为了保障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相关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全面熟悉和了解招标文件内容,还需要亲临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从而保障实际利润水平与预期利润水平相符。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充分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原本的作用与价值,不仅有助于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还有助于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管控,从而促进施工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3]

(三)加强质量管理

首先,提高对预先控制管理的重视。在正式施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现场准备、质量标准等,组织专业性强的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不断完善和优化施工方案,并结合实际施工需求配齐生产要素;其次,加强施工规范与管理。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及操作性强的技术交底,为工程项目施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施工期间,要求所有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从根源上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最后,实施“三检制”和检查验收制度。在施工期间,每完成一道施工工序,相关管理人员应对该道工序进行及时全面的检查,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施工人员立即整改,直到该道施工工序的整体质量符合实际标准才可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充分发挥“三检制”的管理作用,使整体工程质量得到全面保障。

(四)加强成本管理

首先,上到管理层,下到基层员工,均应具备较强的成本观念,将成本管理理念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其次,制定定期的成本分析制度。为了最大化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项目部应定期核算施工成本,并对施工成本进行综合性分析与预测。具体来说,在正式施工之前,先进行预算成本的编制,对盈亏因素进行详细比较,以此明确管理侧重点,从而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施工期间,按季或月实际支出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与核算分析,从而对亏损因素进行有效管控;最后,建立企业定额,强化定额意识。由于各企业的薪酬体系、人员构成、办公费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大大增加了费用管理难度。一旦存在不合理管理之处,一部分企业很有可能因此而面临亏损。为了保障各企业均能够获得相应的效益,有必要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定额,只有这样才能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实际管理中做到心中有数[4]

(五)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

为了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分配人员时,项目负责人应结合实际建筑工程实际建设需求,对所有人员进行科学调配。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而言,保障质量是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企业应派遣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专门人员,负责工程施工质量的全面监督和管理,采用责任人问责制手段,将具体职责落实到个人,力争在工作中各部门人员做到实事求是、尽职尽责。此外,建筑施工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同样有着直接影响。基于此,应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安排一些具有专业检验技术的人员进行施工原材料质量的验收,包括水泥、钢筋等原材料。同时结合实际需求,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原材料管理体系,包括采购、检验、交接等内容,并保证每一项管理环节均设置相应的负责人,从而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根源管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再加上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等因素,不利于对整体施工质量的把控,工程管理难打大大增加。为了保证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同时又能保障施工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施工期间,项目管理者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分析问题能力,结合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施工需求,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大程度规避各类管理风险,确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稳定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杨国争.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探析[J]. 绿色环保建材,2021,(10):159-160.

[2]贺涛,张勇博. 项目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 建材发展导向,2021,19(20):103-104.

[3]常茂森. 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 居业,2021,(5):118-119.

[4]金家胜.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砖瓦,2021,(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