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

潘书仙

来安县汊河实验小学

摘要: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还需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并分析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4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重要指导思想。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小学美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学生个体文化身份认同的根基。因此,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核心素养与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在联系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社会性和工具性三大方面的素养培养。其中,自主性素养包括自我管理、自我驱动、自我认知等能力;社会性素养涉及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国际视野等;工具性素养则是指信息处理、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技能。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提升自我认知,发展创新思维,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文化理解力。

三、小学美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整合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首要策略是整合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美术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应当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通过增加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经典绘画等内容的比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形式,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除了教材内容的调整,教师还可以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地方文化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将这些元素融入美术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热爱。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情境教学是一种将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和感悟。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创设富有传统韵味的情境,如古代画家的画室、民间艺人的工作坊等,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和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创作等方式参与情境活动,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项目式学习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项目任务,如制作传统工艺品、绘制民间故事画等,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探究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所学技能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美术作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提升教师素养,发挥专业引导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美术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或民间艺术家为教师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学习班或研修课程,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其次,教师应注重自我学习和提升。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欣赏传统艺术作品等方式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关注美术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应发挥专业引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引导他们发现和欣赏传统文化中的美。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地指导他们进行美术创作和实践活动。通过教师的专业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首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涵盖了广泛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特色。因此,在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时,应避免单一化、刻板化的倾向。教师应呈现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内容,包括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包容心态。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在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教学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最后,要关注教学的实效性。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学的实效性至关重要。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传统文化教育能够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还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结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师素养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小学美术教育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文化素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小学美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和方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关于翻转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之我见[J]. 李安徽.读写算,2018

[2]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学习能力研究[J]. 蒋利君.读写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