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蒙药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观察

包斯琴

内蒙古阿拉善盟蒙医医院,内蒙古阿拉善盟,750300

摘要: 目的:观察蒙药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确诊为神经性耳鸣患者收治时间段自2016年3月~2019年3月,依据其来院诊治顺序分成对照组、治疗组两组,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另结合蒙药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的数据显示:88.5%、61.5%,比较来看明显治疗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蒙药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确切。
关键词: 蒙药;针刺;神经性耳鸣
DOI:10.12721/ccn.2021.15736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神经性耳鸣指的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声源刺激或电刺激下,患者耳内/颅内却会产生声音的感觉,是临床常见症状。蒙医对神经性耳鸣有其独特认知,认为耳是由各种病变造成内耳“三根、七素”失衡,“赫依”偏胜伴“巴达干”,使耳部气血运行受阻、经络失调,引发耳鸣,且肾与耳有着密切关联,有着根与华的关系[1]。下文便对蒙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效果做出分析,明确其应用价值。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观察对象

52例确诊为神经性耳鸣患者收治时间段自2016年3月~2019年3月,依据其来院诊治顺序分成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有26例,男、女各有15例、11例,年龄20~74(47.3±3.2)岁,患病时间3个月~4年,平均2.1±0.3年。治疗组患者有26例,男、女各是14例、12例,年龄22~75(47.9±3.4)岁,患病时间3个月~5年,平均2.4±0.4年。将外伤致耳鸣、非规范性用药致耳鸣与伴心肝肾造血系统病症者剔除在外。已明确两组差异性不大(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传统针刺治疗,虚实辨证,实证者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本,主穴:翳风、听会、侠溪、中渚;虚症者以足少阴、手太阳经穴为本,主穴:太溪、照海、听宫。根据患者症状相应辅以配穴。针刺操作:用2寸毫针,针刺处常规消毒,听会张口取穴,翳风穴进针后针尖稍微朝下,得气有酸、胀、麻感传至内耳,其它穴位针刺有得气感即可。

1.2.2治疗组

除针刺外,口服蒙药治疗:早晨,口服升阳十一味散2g;中午,口服阿魏五味散2g+益肾十七味丸2g;晚间,口服珍宝丸2g/扎冲十三味丸2g。

两组皆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3统计参数[2]

(1)基本治愈:耳鸣的症状不再见、听力恢复正常,耳声发射检查,纯音听阈>30dB;(2)缓解:耳鸣症状表现改善为间断性发生,听力有很大的恢复,耳声发射检查,纯音听阈>25dB;(3)进步:耳鸣症状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缩短,听力有好转趋势,耳声发射检查,纯音听阈基本正常;(4)无效:未达到以上界定标准。

1.4参数值检验

统计值以n、(%)的方式表示,采用X2检验;由SPSS 22.0医学软件做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判定:P<0.05。

2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的数据显示:88.5%、61.5%,比较来看明显治疗组效果更好(P<0.05),表1:

表1对两组神经性耳鸣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n(%)]

1.png

3讨论

神经性耳鸣作为一种异常声音感觉,可以说是神经衰弱的一个关键信号。中医对神经性耳鸣的治疗由来已久,认为实证是由肝胆火盛、上扰清窍导致,虚症是由肝肾阴虚、肝氧上扰导致。因此提出使用中医传统针刺方法来治疗神经性耳鸣,强调辨证施治。

蒙医对神经性耳鸣有其独特认知,认为肾和而之间是有紧密关联的,耳为肾之宫,虽然肾、耳两者位置相差的远,但是却通过错综复杂的血管、经络连通起来。并且,耳听力也都是借由肾脏功能的滋润才产生的,临床上有很多肾脏上的病变,也在耳听力、耳疾病上有所改变。可以这么说,耳部疾病的根源,源自肾脏。《蒙医金匮》有云,肾属“赫依”区,病变“巴达干”窜行之道,因常见“巴达干、赫依”交博发病,具体表现在:耳部听力下降、耳鸣产生。

概括以上,蒙医认为神经性耳鸣的病机是:肾“三根”、“七素”失调,肾和耳部经络的“赫依”、“巴达干”失衡。治疗当以:调“三根”、“七素”、“赫依”、“巴达干”为主,起到温肾、疏络、调气血的根本目的。

本文实验主要用药:(1)升阳十一味散源自“蒙医药选编”一书,是由石榴、肉桂、红花、天冬、玉竹、黄精、荜拨、蒺藜、白豆蔻、冬葵子、紫茉莉花根这十一味药组成,有着补肾、益气、养血功效;它作为蒙医传统验方,意为温补脾肾而立,肉桂、石榴、白豆蔻、荜拨可理气散寒;红花活血;天冬、玉竹、黄精滋阴补肾;冬葵子、蒺藜、紫茉莉花利湿,并用以对其它药物的滋腻厚甘。(2)益肾十七味丸是蒙医传统处方,有益肾、固精的良好功效,主要处方由诃子、草乌、石菖蒲、木香、银珠等十七味药组成,全方共奏散寒、止痛、活血之疗效。(3)扎冲十三味丸又名嘎日迪十三,源自《蒙医经典》,由诃子、石菖蒲、珍珠、珊瑚、麝香、制草乌等十三味药组成,主要功能是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其用于临床对脑中风、脑偏瘫等供血不足致眩晕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皆经验证,已经明确该药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液流量的积极意义。

本文由实验证实,两组治疗总有效的数据显示:88.5%、61.5%,比较来看明显治疗组效果更好(P<0.05)。分析原因,针刺能对患者耳部神经系统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蒙药的使用见效快、治本指标,进一步辅助耳鸣的治疗,收获效果更佳[3]。因此来看,蒙药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李晶晶,林国华,陈世云, 等.发蒙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38(3):302-306.

[2]陆立飞,申鹏飞.申鹏飞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8):72-73.

[3]张丽丽,赵磊,李嘉莹.针刺“老十针”联合“四神穴”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1259-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