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马勤标 邹小林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02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国家之一,再加上近些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工商产业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城市需水量及城市废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水污染问题也越发严重,已经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治理城市水污染已成为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分析我国城市水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探讨治理城市水污染的具体对策,以期尽早的解决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水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DOI:10.12721/ccn.2022.15702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城市污水来源及危害

1.1 城市污水来源

1.1.1 生活污水

随着城市居民的增多,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也相应增多,而城市市政管网建设不合理充分,系统中存在大量的错混接,特别是老旧城区,导致大量的洗浴污水、厨余污水等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此外,居民生活垃圾日益增多,而垃圾处理站建设不足及环保意识欠缺,出现很多垃圾未经处理,直接丢入河道沟渠的现象。久而久之,部分河道沟渠被垃圾填埋堵塞,产生的有毒气体、有害物质直接通过河道水源进入市民的生活用水,对居民的健康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1.1.2 工业废水

工业经济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排放出大量废水。但由于各种工业生产的工艺、原材料、使用设备的用水条件等的不同,工业废水的性质千差万别。相比较于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差异大,具有浓度高、毒性大等特征,不易通过一种通用技术或工艺来治理,往往要求其在排出前在厂内处理到一定程度,而后排入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后再排入河道。但是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排入管网或者河道,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也严重污染城市水环境。

1.2 城市污水的危害

城市污水中含有较多有毒有害物质、病原体、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不仅会引起水体的感官性状恶化,发生异臭、异色等,影响城市水环境,而且通过饮用或使用,会对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都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甚至造成生物链的破坏。被污染的水源难以被重复使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中的有害物质会磨损生产机械,缩短机械使用寿命。若使用被污染的水源浇灌农田,会污染农田土壤,农作物也会吸收水源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对人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加强城市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2 城市水污染原因分析

2.1 水污染治理政策和法规不健全

我国城市发展初期以经济发展为主,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上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建立的时间较晚,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虽然政府制定了有关防治水污染的法律法规,但没有明确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控制责任,同时相关执法部门对污染水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导致乱排偷排现象依旧频繁发生,城市水污染越来越严重。

2.2 水污染治理理念和技术滞后

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通常对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的情况下,污水处理技术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在一些发展落后的地区,水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设施建设滞后且标准低、技术差,无法有效地处理大量城市污水。而对于经济发达的城市如深圳等,市政管道、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健全,采用污水处理技术较为先进且效果更好,但由于资金投入大,超出小城市的承受范围,无法在全国普及。

2.3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意识淡薄

城市居民对水污染问题认识得比较片面,只是停留在污水对河道、湖泊等造成的影响,而没有过多关注城市水污染形成的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掌握水污染防治措施。此外,人们对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淡薄,在生活中没有强烈的节水意识,浪费现象严重,而且经常垃圾污水排放在一起,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透造成水源污染。

3 城市水污染治理策略

3.1 提高全民节约意识,打造优质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居民思想的局限性决定了水污染宣传教育的内容必须从具体的生活实际出发,只有真正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利益,才能引发人们的关注,人们才能自觉保护城市水资源。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组织水污染防治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普及水法律法规,让民众真正认识到污水带来的危害,同时,要引导民众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将合理用水与循环用水结合起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2 创新污水处理技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当前我国的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相对滞后,多数城市通过合流制或混合制排水系统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但多来源污水的混合无疑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也增加了污水治理的成本,因此,提高水污染的治理效果一方面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新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另一方面,要完善城市排水系统,逐渐向分流制过渡,做好污水处理体系的优化工作。在住宅区、商业区等区域建立就地处理、中水回用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活污水的产生量和污染程度。将针对工业污水的处理工作从污水处理厂挪到工厂出水端,对工业污水进行就地处理,将不同来源的污水进行分类处理,降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难度,提高治理效果。

3.3 强化水污染的监督,避免水资源的过度污染

在我国,政府是水污染治理和监督的主体,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健全城市水污染治理的政策机制。一是,城市水污染治理立法,明确规定水污染治理的责任,定期进行水污染抽查,对于造成水污染严重的企业相关责任人加大惩戒力度,同时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建立排污许可及污水总量控制的相关制度;二是,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城市水污染的监测力度,如建设污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在线监测,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同时促使污染企业加大投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安装废水自动连续检测设备;三是,鼓励民众参与到监督过程中来,织成一个无形的监督网,让水资源污染的行为无处可藏。

3.4 拓宽资金支持渠道,推动水污染防治行动

城市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应当结合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拓宽资金支持渠道,以便实现水污染治理的可持续性。在构建资金支持管理体系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城市水污染治理需要结合城市规划和水环境现状,明确目标和要求,将污水治理费用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中,使城市水污染治理有序开展;第二,在多渠道资金筹措中,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模式,政府部门可以通过PPP、EPC+F、ABO等项目运作模式,进行城市水污染的有效治理,积极推动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同时,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发动群众,不断对水环境的资源进行有偿完善,激发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4 结语

城市水污染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严重制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水污染已经成为当下社会最重要关注点,因此,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工作要从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创新污水处理技术、强化水污染的监督、拓宽资金支持渠道等方面共同入手,构建完善包含管理体制、技术等在内的水污染防治体系,切实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建美.基于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5):33+35.

[2]胡进军.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2):57-58.

[3]宋晓聪,沈鹏,赵慈,庞博,陈忱.2021—2035年我国水污染防治战略路径研究[J].环境保护,2021,49(10):40-44.

[4]贾玲玉.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策略探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