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冶金设备维护的当前状态反映了一个转型期,其中传统的维护策略正逐渐向数据驱动和预测性维护策略过渡。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冶金行业内部的维护任务不再仅仅依赖于经验和定期检查。现代冶金设备配备了各种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和性能,为即时的维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冶金企业现在能够预测设备的潜在故障,并在问题真正发生之前进行干预。尽管这些技术带来了明显的效率和可靠性改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数据管理、技能培训和技术升级的需求。
1冶金企业检修工作的重要性
冶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无形损耗、有形损耗的概率较高,损耗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置,势必影响冶金设备的使用性能,缩短冶金设备的服务寿命,干扰正常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例如,部分冶金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零部件老化的情况;部分冶金设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单元组件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引发疲劳、断裂、磨损以及腐蚀的问题。为应对冶金设备的无形损耗和有形损耗,工作人员需要正视设备管理维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冶金设备管理维修。通过丰富管理维修内容,创新管理维修方法,完善管理维修机制,实现对冶金设备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快速判定,精准定位故障位置。从实际情况来看,管理维修作为冶金设备日常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及时发现冶金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判定故障位置、严重程度,以此为基础上,设定故障维修和隐患排除方案,延长冶金设备服务年限,降低冶金设备使用成本。例如,在传热较差、应力集中等因素影响下,冶金设备极易出现渗漏、腐蚀、变形等问题,通过组织内部管理维修,管理维修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冶金设备缺陷,结合冶金设备缺陷类型、发生位置以及严重程度,制定最优化的处置方案,精准排除故障隐患,保持冶金设备的平稳运行。
2冶金企业检修危险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2.1检修作业前准备工作不细
主要表现在检修安全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对检修人员、工器具、作业环境等安全风险的有效辨识;未严格组织制定检修方案,对检修危险作业应当严格履行危险作业审批程序而不履行,或者即使办理了危险作业审批票据,在审查环节不细致、不认真。
2.2机械结构失效
机械结构故障或源于长期高负荷运作引发的疲劳裂缝,或是由材料缺陷、焊接技术等制造环节的质量瑕疵所导致的。例如,高温环境下运行的炉料传输装置,高温可能引发传动链条金属疲劳出现裂纹,设备事故的根源为链条破损。进行无损检测以确保机械结构稳定性,涉及超声波检测和磁粉检测等技术,此外,采用高强度与高韧性材料,确保优质制造工艺。此外,采用先进的架构优化和仿真技术,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工作环境内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尽早识别潜在疲劳区域,为降低架构失效风险,制定相应保养策略及加强方案。
2.3人为操作因素
人为操作因素是指人员在设备操作、维护和保养过程中可能引起故障的原因。例如,错误地设置参数、误操作控制面板或输入错误的指令等,这些操作错误可能会使设备无法正常运行,产生错误的输出或损坏设备。同时,不正确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可能增加故障的风险。例如,使用错误的润滑剂、未按规定更换磨损的部件、清洁不彻底等,这些维护失误可能导致设备磨损加剧、部件损坏或堵塞,从而引发故障。此外,设备通常配备了预警系统,用于提醒操作人员存在潜在的问题或危险。然而,如果操作人员忽视这些预警,可能会导致故障的发生。例如,忽略高温警报、低压警报或过载警报等。
3冶金企业检修危险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3.1强化安全监护责任落实
在安全监护人选择上,宣钢公司要求选择具有生产(作业)实践经验人员担任,且需要经专项培训考试合格,佩戴明显袖标,持培训合格证上岗。安全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作业前检查危险作业票,确保作业票与作业内容相符并在有效期内,同时核查作业票中各项安全措施全部落实到位;确认相关作业人员持有有效资格证书上岗;核查作业人员配备和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满足作业其要求;对作业人员的行为和现场安全作业条件进行检查与监督,并负责作业现场的安全协调与联系;当作业现场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中止作业,并采取安全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当出现违章作业时,应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情节严重时,应收回作业票,终止作业。监护人不得擅自离开作业现场,且不应从事与监护无关的事项;如果确需离开,应有专人替代监护。
3.2检测技术的集成与优化
技术集成要求能够有效整合各种检测手段的数据输出,涉及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通过将不同检测技术产生的数据汇总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可以对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从而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优化方面,不断调整和完善检测技术的应用策略是提高维护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包括定期评估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维护历史记录调整检测频率和范围。同时,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收集到的大量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识别潜在的故障模式并预测设备未来的维护需求,实现更加主动和更具预防性的维护策略。
3.3健全日常管理机制
在冶金装备维护管理期间,需要制定完善健全的日常管理机制。以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为基础,才能够保证冶金装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首先,对各种冶炼设备的运用进行了统计和归纳,并根据每种冶炼设备的作用方式和工作的时长,制订了一套详细的、具体的日常工作计划和设备检修制度,从工作监督、安全监测和技术培训等方面来进行。其次,从设备操作等角度出发,达到对冶金装备进行安全管理和日常维修,保证每日的检验和维修工作落实到位。加强对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作业方式的训练,确保其标准化作业,以切实减少冶炼机械的失效率,从作业层次上消除了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不良后果。与此同时,该厂还可以请来一些行业的专业人士,为企业的有关技术人才提供指导,使企业的员工和技术人员掌握更好的冶金装备的使用技巧和行业防护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后,在企业内部组建一支标准化、高素质、技术型的工作队伍,以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行。
结语
冶金设备维护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不仅是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关键,还是推动冶金工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期待未来的冶金设备维护领域会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全球的冶金工业带来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宋亮.冶金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分析[J].冶金与材料,2023,43(04):70-72.
[2]张玉龙.冶金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标准化工作的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2(11):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