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特征分析
建设管理就是人和物的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需要规范相关管理制度,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确保资源和人员合理科学配置,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随着目前施工难度越来越大,现场施工管理也越来越精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建材的组织和使用,以及设备的合理管理和分配。管理评审的其中一个标准是有效利用各种建设资源,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效率和素质。此外,现场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作场所的安全。目前,现场施工行业的施工工作涉及非常复杂的工程种类和内容,需要更多的工艺和施工设备。如果部分工程未能妥善进行,造成严重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非常高,这不单对建造速度有负面影响,更会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危及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此外,在现代建筑需要大量材料的施工现场,必须特别注意安全,人力资源和设备。施工现场效率低会导致管理和分配混乱。考虑到建筑项目的规模,投资规模和施工周期长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项目内容进行控制,确保已完成建筑项目的质量。
2 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质量控制目标不明晰
作为建筑工程承包单位,建筑单位应当将建筑设计文件与施工合同相结合,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符合施工合同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不够重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不严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必须严格管理建筑材料,调整各部门位置,明确施工进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相关项目的质量控制效果。
2.2 建筑施工行业的秩序不规范
首先,围标串标问题是指一些施工企业为了中标,或是避免标价被压得过低,采用串通的方式进行投标,这样就可以对中标价格和成本进行控制。但在中标后,中标企业会给予其他相关企业一定的经济补偿。其次,违法分包问题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些业主为了实现施工项目要求,会让资质水平较高的企业进行工程承包,但会降低施工费用;中标企业会把工程全部转包或将一部分工程的施工内容分包出去,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来避免施工企业出现亏损。这种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中是不允许的。法律规定不能对工程的主体进行分包,也不能进行再次分包。上述两种行为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施工质量控制均是非常不利的。
2.3 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水平不高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于是,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越来越重视,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以往模式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很多施工人员的整体素养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有所欠缺,未能有效掌握和理解新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理念;还有一些施工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行为涣散,没有形成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一些施工技术人员出现了违规操作的问题;另外,施工技术水平的欠缺,往往会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2.4 缺乏先进有效的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一些新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得到了创新,在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带来了一定的施工难度。特别是在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施工质量控制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的情况,管理人员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然而,很多建筑工程施工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效率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比较大,无法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
3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质量控制完善对策
3.1 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施工质量
①重视监督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和施工阶段都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②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排查。相关监督管理人员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施工不符合要求和标准,则需要及时指出并做好相关问题的记录,督促施工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整改,以确保施工质量;并且在监督检查后,还要分析讨论问题的原因,避免后期施工中再出现同样的问题。③记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管理人员要编写施工质量实施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等进行及时总结,并对采取的施工解决方案进行记录,形成一套完整的施工工作日志。总之,只有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督体系才可以更好地控制施工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2 规范建筑行业施工秩序
首先,相关部门要对建筑工程招投标进行完善和规范,避免出现串标围标问题。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管理,针对市场中的常见问题制定管理措施,比如:针对串标问题,要加强对招标机构的监督,重新完善招标流程,如招标的要求和内容要在招标时进行现场开标,所有的开标人员在开标前都不得提前知晓招标内容。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进行审查监督,避免出现分包行为。
3.3 加强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养
首先,施工人员应充分理解并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在日常工作之余要加强对新技术和新施工知识理念的学习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施工技能,丰富理论知识,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出现违规行为。其次,施工管理人员也要重视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正式开展前,施工管理人员应对所有的施工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工作,针对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以及所要担负的施工责任等进行系统培训。
3.4 加强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需要对施工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施工企业要重视管理模式的创新,引入各种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还要将信息技术和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融合,以实现施工质量控制的信息化水平,比如:可以将BIM技术融入施工管理中,改进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分别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利用BIM技术对施工质量进行事前控制,在施工方案和施工设计环节排除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从而完善施工质量控制模式和方法,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甚至建筑行业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重视施工管理中的施工质量控制,不断完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提高施工质量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有效战略措施对策[J].数码设计(上),2021,10(01):124-125.
[2] 刘俊仙.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1,19(02):360-361.
[3] 路登峰.试论高层建筑工程管理及其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J].科学与财富,2021,13(04):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