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直观想象素养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李苑娇

五华水寨中学 广东梅州 514400

摘要: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拥有强大的思维能力。高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的逻辑关系,将逻辑思维应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让学生在直观想象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从而提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探讨基于直观想象素养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直观想象;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DOI:10.12721/ccn.2023.15726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能够让学生在直观的想象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从而将抽象思维应用于生活当中。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直观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直观想象,对一些抽象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公式定理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教授,这样对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大的限制。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教育目标的提出,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将抽象思维应用于生活当中,提高自身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对直观想象素养的认识

高中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但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无法在头脑中构建出清晰的数学模型,难以将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让他们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学生只有拥有了这一能力,才能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具体来讲,直观想象能力是指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加工和处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抽象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可以将问题的内容和相应的图形进行联系。在对问题进行解决后,学生可以对图形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处理,让其更好地应用于解决问题中。

高中数学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是非常抽象的,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中。通过直观想象,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通过直观想象,能够将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践和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对直观想象的应用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基于直观想象素养的教学实践

(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几何观”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重要的引导者,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并在日常教学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几何观”。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几何图形来分析数学问题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图形的直观理解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构建直观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对新知识进行直观感受,并能在此基础上利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直观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将复杂问题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和本质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直观图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通过正确的方法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案。如教学“二分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引入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分法”,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扮演一对夫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二分法”。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是一对夫妻,丈夫和妻子都有工资”。通过问题情境引入,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而这种问题既可以理解“二分法”概念,也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想象将具体的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手段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起来比较繁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来丰富数学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进行观察来展开深入的思考,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函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函数图形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函数是如何进行运算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总结

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力尤为重要。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基于直观想象素养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几何观”,构建直观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手段,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参考文献:

[1].颜冬生. 在高中函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J]. 数学大世界, 2021, 000(002):P.30-30.

[2].张天柱. 新教材背景下基于数学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课例探究[J]. 中外交流, 2021, 028(003):1035.

[3].安振亚. 基于发展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以"直线与直线平行"的教学为例[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22(10):4.

作者简介:李苑娇,女(1986.02-),汉族,广东省梅州市人,硕士,五华水寨中学,中学一级教师;邮编514400;研究方向: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