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小学体育田径训练作为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和体能素质的重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技能和培养兴趣的机会。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能面临学习兴趣不足和参与度低的问题。兴趣教学法作为一种针对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因此,探索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田径训练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兴趣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兴趣教学法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需求作为教学的核心,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促进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认知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兴趣教学法的认知基础。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学习和记忆往往与主动从事、积极参与有关。兴趣教学法通过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改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发展心理学理论则强调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阶段的考虑。兴趣教学法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的特点,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促进他们的身心成长。此外,教育心理学理论也为兴趣教学法提供了指导。兴趣教学法注重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倡导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符合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生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的理论观点。
二、田径训练的特点和现状
田径训练的特点是多样化和综合性。田径运动包括跑步、跳远、投掷等多个项目,涵盖了速度、力量、协调性和耐力等方面的要素。不同的项目对于技能、技术和体能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田径训练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和技术能力。相比其他运动项目,田径训练的设备和场地要求相对简单,操作性强。这使得小学体育课程中可以较为方便地进行田径训练,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技能培养的需要。
然而,目前田径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学生对于田径训练的兴趣和参与度有所不足。由于田径训练的技术难度较高,学生可能面临挫折和压力,导致对田径训练的兴趣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于田径训练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可能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应用兴趣教学法来改进田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教学法强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对于田径训练而言,可以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设置游戏化的训练任务和搭建合作性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一)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
在小学体育田径训练中应用兴趣教学法,需要从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对于课程设计,可以采用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任务和活动。例如,设置一些有趣的竞赛项目,如平衡球比赛、障碍物穿越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将田径训练与游戏元素相结合,例如设置足球跑、接力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在教学策略方面,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兴趣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例如,将学生分组,并根据不同组的特点和需求来设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挑战和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此外,引入技术辅助工具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使用视频回放技术,让学生观看和分析自己的表现,为他们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建议。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能力,提高他们对于田径训练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兴趣激发和学习动机
兴趣激发和学习动机是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田径训练中的关键要素。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对于跑步项目,可以设置不同距离的赛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训练。对于跳远和投掷项目,可以采用有趣的训练游戏,如用海绵球进行目标投掷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经验背景,邀请专业的运动员或田径教练进行示范和指导,以激发学生对于田径训练的学习兴趣和向往。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兴趣教学法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阶段性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目标导向型学习动机。例如,设定一个团队合作比赛的目标,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努力,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学习动力。同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有些学生可能对于田径训练比较热衷,而另一些可能对其他项目更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挑战和支持,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三)教师角色和学生反馈
在兴趣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并且学生反馈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小学体育田径训练中的应用兴趣教学法时,需要充当着引导者、鼓励者和评价者的多重角色。教师需要通过示范和指导来激发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他们可以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动作技巧,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田径训练的基本要素。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实用的训练方法和策略,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技能水平和竞技能力。在小学体育田径训练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困难和挫折,教师需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可以通过赞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互助,促进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态度和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个别对话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结束语
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田径训练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效果和巨大的潜力。尽管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进行了探索和实证,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兴趣教学法的具体策略和实施效果,深入挖掘其在不同年龄段和项目中的应用情况,从而更好地推动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田径训练中的应用实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吴吉贵.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田径训练中的运用分析[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第五辑.[出版者不详],2021:52-53.
[2]薄武俊.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漫画月刊,2021(08):30-31.
[3]单健.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9(33):59.
[4]金虹艳.兴趣教学法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知识文库,2019(05):88.
[5]王丽霞.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01):11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