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封闭水域海事监管船舶信息管理探索——以广东万绿湖为切入点

方铭建

河源海事局,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 针对国内封闭水域水上交通管理的现状,本文拟分析目前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海事监管需求出发,以提高海事执法效能、海事信息管理能力为目的,充分考虑可行性,提出开发海事船舶信息检索功能系统平台,助力封闭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转型升级,为今后封闭水域海事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事监管;船舶信息检索;封闭水域
DOI:10.12721/ccn.2022.15701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内河航运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对交通输送吞吐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与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全国各地非水网地区封闭水域(指与外界不通航的河流、湖泊、水库、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等水域)内的水上运输、水上旅游活动日益兴起,这些水域水上交通安全问题也日渐成为了海事监管的重点。

一、封闭水域海事监管的必要性。

封闭水域大部分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进行了旅游开发,水上旅游出行人员逐渐增多,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压力越来越大。二是纳入当地饮用水源地保护地范围,防止船舶污染水域压力越来越大。如广东河源万绿湖,作为华南第一大人工湖,属于内河海事局管辖区,也是国家级旅游景区,年接纳游客量达80万人次,水上客运量庞大,涉客船舶监管责任重大,水域地形复杂,多重因素造成水上安全监管工作具有一定挑战性。所以,海事机构对当地船舶的日常安全监管成为了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不可少的一环,船舶状态信息地掌握应用和管理能有效帮助海事机构提高日常船舶安全监管工作效率,及时排查船舶安全隐患,防止船舶污染水域,保障当地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船舶信息监管现今存在的问题。

封闭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越来越受到海事部门的重视,大部分较大的封闭水域都设置有专门的海事管理机构进行管辖,并进行了信息化监管系列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目前,万绿湖封闭水域智慧海事监管方面依托于智慧海事平台体系,在长期开发建设中,智慧海事平台使用不仅让监管升级,还让服务更优,让船东、船员共享更便捷、更多元的服务。但基于万绿湖封闭水域智慧海事监管的长期应用,实际运用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船舶信息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海事机构目前运用自身船舶信息检索查询平台,属于海事部门独家建设、独家运作。该平台集成了海事部门的船舶、船员、船检、安检等部分海事信息,但是只能单一检索单艘船舶信息,且船舶信息数据来源端口途径不统一,无法同时检索单艘船舶所有信息,检索整合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1],例如:船舶国籍证书、所有权证书信息的查询无法统一进行检索,船舶国籍证书信息数据端归海事管理,船舶船检证书信息数据端归船检机构管理。

二是信息感知程度较低。封闭水域视频采集点数量少,监控只能覆盖部分重点水域和部分重点渡口,其余水域安全仍然属于不可视状态,日常监管只能靠执法人员巡航执法。监管手段少,VHF、AIS、CCTV监控站点布局不完善,监管效能低、空白区域多,适用的智能执法装备少,还处于“汗水型”监管,离“看得见、叫得通、管得到”的“智慧型”海事监管差距甚远。

三是监管信息数字化程度较低。现有船舶信息检索查询平台虽然融合了船舶管理信息、船员管理信息、港口码头信息、航海保障信息、应急管理信息、敏感资源信息等,但部分信息的数字化还不够全面,平台信息的数据属性没有很好体现,信息技术应用只停留在传统办事模式,没有有效将详细信息集成到信息系统中。数据应用也相对单一,大部分信息只供查询,缺乏有限的规则比对、自我感知计算、自动校验手段进行辅助,行为模式依然处于被动响应阶段,自动化程度欠缺。例如,现有平台上船舶证书信息无法做到通过智能计算提醒海事执法人员船舶证书是否过期。

三、针对目前问题提出的建议及可行性探索。

一是统一构建海事信息数据库。海事工作中各个部门和各个业务系统数据不相同,形成了数据孤岛。建议有效盘点系统内部数据,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梳理和系统。根据业务流程和实际需求明晰信息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按数据属性和逻辑关联分类建立各类海事治理基础数据库[2]。建设分布式、统一式的海事云数据中心,将海事大数据合理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和集成在海事云中心,提高海事信息管理能力在保证数据共享无障碍的前提下,提高数据整合检索应用管理能力。

二是加快信息智能化研究。将信息通讯技术(万物互联、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建模、远程控制、增强虚拟现实、传感器等)综合运用到海事信息管理中,为船舶配备各种智能感知元件和通讯芯片,实现对船舶设备及外部运行环境的自动识别、实时监控、有效关联、准确预测,形成船舶运行大数据。以每一艘本船为数据汇聚及处理的初步平台,依靠“船舶大数据”,通过海事云中心对现实环境中船舶运行情况进行实时仿真模拟,并根据需要实时将需要信息反馈到传播,实现船舶信息智能化的感知、判断分析,以及决策和控制,全面提高海事信息数字化水平。

三是提升船舶信息整合应用效能。针对封闭水域船舶流动性小,船舶数量较少的情况,海事部门可结合现有船舶信息管理平台,运用简单的excel表格功能整合船舶信息,构建船舶信息单一窗口,该项工作虽然在前期需要大量人工数据整合工作的投入,但经过一轮数据整合应用,能初步解决现今船舶信息智能化低、整合度小的问题。例如,将船舶国籍证书颁发日期和到期日期分别输入excel表格中,运用excel表格函数自动计算功能和条将反馈功能可以实现船舶国籍证书到期自动提醒。

四、结语

海事船舶信息建设的推进,能够改善海事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提高航运的运转速度和准确度,有助于在激烈的国际航运市场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同时,根据企业、船舶、货物的所处环境、个体性质,综合航路、气象、海况、航标、经验、市场等信息,实时提供精准服务,将企业的运营成本、船舶的航行风险、和环境的污染风险降至最低;其次,大量海事相关数据的搜集、整合和分析,可以根据港口、船舶、企业、船员及其他海事相关方的不同需求,在安全、防污染、经营、保险等方面为其提供全面的个性化服务;最后,海事大数据的建设,为海事相关科研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一手资料,提高了海事科研的科技含量和应用实效,最终将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黎明.广东“智慧海事”建设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D]. 山东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6:42-43.

[2] 张国民,严峻,毕波,张敏.封闭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