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是临床常见科室,是对急诊患者实施抢救救治的场所,该科室接收患者具有疾病类型复杂、病情变化迅速、病因和病情复杂、病情危急等特点,同时该科室人流量大、风险因素不确定、突发状况多、护理人员紧缺、环境乱,这导致该科室较易发生风险事件,风险事件可对患者造成各方面损害,包括延缓患者病情康复、加重患者原本病情、增加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促进医患关系恶性发展等,严重时甚至可危及到患者生命,故需加强该科室的风险管理[1]。并且该科室存在病情无预见性、人数无计划性等特点,这导致该科室处于“过度拥挤”或“拥挤”状态,导致患者的就诊杂乱无序,而造成急诊拥挤的患者中有部分为非急诊患者,故需加强该科室的急诊分诊管理[2]。本研究即探讨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作用,详细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2.3~2023.3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5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0~72岁,平均46.39±8.41岁)和研究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0~71岁,平均46.02±8.23岁)。将两组资料对比显示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患者挂号后自行到诊室就诊,护理人员在此期间为患者提供就诊指导、用药护理、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如下:
1.2.1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在医院门口、急诊科、门诊大厅等位置张贴急诊科就诊信息、就诊流程图等,优化急诊分诊流程,便于患者尽快掌握就诊流程以及相关信息,患者进入急诊科后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患者伤情或疾病严重程度、疾病危急程度,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分诊,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对于危急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落实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对于疑似患传染病的患者,按照规定安排患者到隔离室或发热门诊就诊,遇到成批伤员时,快速进行检伤、分类,并予以分流处理,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开展抢救,对于身份不明的老年人、昏迷患者,先予以分诊,后登记、报告,同时加强患者的保护,分诊过程中对诊室秩序予以维持,安抚患者情绪,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
1.2.2风险管理。成立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等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积极配合,统计以往急诊科频发的风险事件,对其发生原因、特点、情况、严重性等进行分析,后识别和排查急诊科潜在护理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预防和应对措施,小组商讨,完善急诊科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病区、药品、护理人员、护理文书、操作规范等方面,护士长定期组织风险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应急预案,如管道滑脱应急预案、突然停电停水的应急预案、窒息应急预案等,加强急诊科环境管理,排查并解决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规范急救物品、设备的管理,安排专人管理,并定点放置,标识清楚,定期检查、维修设备和补充物品,确保急救设备时刻处于备用状态,规范护理人员操作,制定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标准等,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落实,并要求护理人员加强手卫生,落实无菌原则,规范用药管理,用药时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药液现配现用,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避免出现错记、漏记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采用我科自制表评价,总分100分,得分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2.0软件分析,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更低(P<0.05),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见下表:
表 两组风险事件、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比较[n(%)](x̄±s)
3 讨论
急诊科是临床的一个重要科室,主要接收各类急性疾病,如外伤、急腹症、骨折、气胸、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该科室接收患者病情危急、变化迅速,稍有不当,就有可能发生风险事件。风险事件具有难以预测性、不确定性、突发性等特点,一旦发生,将对患者本人、患者家庭、医疗资源、医院、医患关系等均造成不良影响,故需加强风险事件的预防。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目的、有系统地对科室潜在风险进行衡量和评估,采用针对性预防措施对风险加以预防和处理,以预防风险事件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的护理[3]。风险管理可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识别、控制,掌握其发生规律,进而采取针对性预防和应对措施,在最大限度上消除风险隐患和不安全因素,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4]。并且该管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节约医疗资源,提升护理质量,增进医患关系。
除了风险管理外,急诊分诊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本研究即应用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该管理以科学、系统的方法作为依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症状表现、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危急程度、疾病种类等,决定患者就诊的优先秩序,并重视患者分诊途中的安全管理,可帮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专业、迅速的医疗救治,并可确保患者分诊过程中的安全性。本结果显示,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更低(P<0.05),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可见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是显著有效的。
综上所述,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科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促使风险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并可提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赵丹,曹霞.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评分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20, 17(7):3.
[2] 薛亚涛.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32):64-65.
[3] 刘祝容,丘运红,黄婷.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分析[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0, 8(4):2345-2346.
[4] 张丽娟,刘婷,朱才平,等.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21, 34(S0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