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分娩后胎盘植入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

牛月彩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妇幼保健院,河南省驻马店市

摘要: 目的:探讨对分娩后胎盘植入的患者,应用保守治疗方式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纳入1年间收治的分娩后出现胎盘植入的8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的患者使用肌注甲氨蝶呤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采取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配合口服米非司酮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胎盘排出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上均是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分娩后胎盘植入治疗者,给予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及配合米非司酮的保守治疗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分娩;胎盘植入;保守治疗;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DOI:10.12721/ccn.2021.15704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分娩是女性重要的阶段,是血脉延续的基础,而分娩的产妇容易发生一些妊娠并发症。妊娠并发症中,严重且少见的一种并发症类型是胎盘植入,这种情况的出现常常会引起产妇严重产时及产后出血,并且增加感染甚至休克的发生率,威胁产妇生命健康[1]。对胎盘植入的产妇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在既往的研究中,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常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而术后显示宫腔感染率较高。随着治疗方式的改进及患者保留子宫意愿的需求增加,一些保守治疗药物也被用于实际的治疗中,应用保守治疗分娩后胎盘植入,原则上以取得满意疗效的同时控制并发症发生为主要目的,因此对保守治疗方式及药物的选择上非常关键[2]。本次研究中,纳入了80例分娩后胎盘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保守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分娩后胎盘植入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明确有保留子宫的意愿,无感染征象,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风险,征得本人的知情同意及积极配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年龄23~40岁,平均(30.15±2.05)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自然分娩31例,剖宫产分娩9例。对照组40例,年龄22~40岁平均(29.86±2.07)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自然分娩32例,剖宫产分娩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即刻肌注50mg甲氨蝶呤(依比威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51,规格5ml:0.5g),隔日使用共计2-3次,在3天后应用50mg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51,规格25mg*1片)口服,每隔12h口服一次,持续给药3天,在3天后减量到25mg,每隔12h口服一次,持续应用3d变为25mg,1次/d,持续应用1个月。

观察组则即刻给予甲氨蝶呤灌注及栓塞,对双侧子宫动脉均灌注50mg甲氨蝶呤,配合口服米非司酮片25mg,每隔12h口服1次,维持1周,之后减量到25mg,1次/d,持续用药1个月。

两组均配合缩宫素及抗生素用药,每周两次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及经B超监测宫内胎盘组织变化,期间针对肝功能异常者采取护肝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转阴时间、胎盘排出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患者的恢复指标情况上,观察组各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d,x̄±s)

13.png

3 讨论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一种并发症,针对这一情况若是不能进行科学的处理就极易引起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甚至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分娩后胎盘置入,既往的干预中为了尽快缓解症状,常常是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而手术切除子宫势必让患者完全的失去生育能力,对于一些女性而言难以接受,所以越来越多的分娩后胎盘植入者也要求保留子宫的方式,以实现再次生育的可能。

对分娩后胎盘植入,保守治疗主要依据胎盘植入病机,通过药物的应用让已经植入的胎盘组织变性及坏死,脱落最终排出到体外。在保守治疗的药物选择上,涉及到的药物主要是包括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其中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主要的作用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得二氢叶酸无法还原成具备生活活性的四氢叶酸,使得DNA的生物合成被抑制。米非司酮属于一种口服用的堕胎药,可用作抗早孕、催经止孕及胎死宫内引产,作用主要是拮抗孕酮及减少子宫胎盘血供,增加子宫肌组织活性,促进宫颈成熟及增加子宫肌层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促进宫内组织排出[3]。甲氨蝶呤的给药途径包括肌注与经子宫动脉灌注,对于用药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在患者的各项康复时间指标上,观察组均是显著短于对照组,表明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配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分娩后胎盘植入的效果满意。分析原因主要是选择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的用药方式,可以使得甲氨蝶呤经过子宫动脉直接的进入到植入的胎盘组织内,避免肝脏首过敏反应的出现,使得局部血药浓度升高,配合口服米非司酮给药使得干预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针对分娩后胎盘植入的患者,采取经子宫动脉内灌注甲氨蝶呤及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的保守治疗方式,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慧. 胎盘植入性疾病保守治疗的指征及方法[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01,37(1): 9-12.

[2] 郑艳. 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20,10(1): 103-104.

[3] 白伶俐, 呼改琴. 不同疗程药物保守治疗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妇幼保健, 2019, 34(03):5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