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三个环节的有机融合,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初中语文大单元课程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有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以期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一、“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内涵与价值
(一)“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定义
在探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时,我们不得不提及其深刻的定义与独特的特点。这一理念,将教学、学习和评价三个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动态性和连续性,注重学生在知识获取、技能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的全面发展。
定义解析方面,“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相互融合,互为支撑。这种理念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学、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高效。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实施这一理念,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还有助于推动初中语文课程的改革。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完善评价体系,这一理念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扎实的语文知识,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初中语文大单元课程设计的现状与挑战
(一)当前初中语文大单元课程设计的现状分析
在探讨初中语文大单元课程设计的现状时,不得不提及其设计模式。目前,多数学校在设计大单元课程时,倾向于以主题或核心概念为引领,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这种设计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系统学习。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以某市实验中学为例,该校在语文大单元课程设计中,尝试以“古代文学”为主题进行整合。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由于古代文学作品繁多,选择哪些作品纳入课程、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等成为难题。这反映出在内容选择和组织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大单元课程设计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部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更新缓慢成为一大挑战。尽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但一些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接受和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单元课程设计的推广和实施。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大单元课程设计策略
(一)主题统领
1.确定大单元主题思路
可直接选用教科书中的学习单元,充分展现学科知识结构与思想,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熟悉且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主题。
对教科书章节内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挖掘涵盖核心知识的实际问题来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掌握知识。
跨越教科书章节、专题甚至跨学科,以真实情境下的一系列问题构建单元学习主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明确大单元主题基本框架
依据课标、学科素养、结构内容和学情实际,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核心内容,充分论证各方信息。
按照教材章节、素养进阶、主题任务或大情境任务来确定主题,确保主题既体现学习生活,又能引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学习操作,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二)素养目标
教师应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精准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制定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又凸显学科特点的课程目标。例如,在设计 “古代文学鉴赏” 大单元课程时,可将目标设定为 “通过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评价任务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教师需构建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过程性评价涵盖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反馈指导。
终结性评价可通过期末考试、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达成度。
2.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
增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生通过自评反思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自主监控和调整学习的能力。
互评则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促进学生在相互借鉴中共同成长。
(四)结构化活动
1.创新教学方法
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积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例如,在 “现代文阅读” 大单元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模拟真实场景,引入典型案例,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阅读技巧和方法。
2.引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设立探究性问题或项目,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比如在 “名著导读” 大单元中,让学生分组选择一部名著深入研究,并撰写报告分享,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五)分课时实施
1.明确分课时学习目标及评价任务
根据大单元目标,确定每个课时的具体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确保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和针对性。
2.设计分课时问题情境和任务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和丰富多样的任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进行分课时学习检测与作业设计
通过检测和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问题情景
1.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问题情境应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迁移应用
1.引导知识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培养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在迁移应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总结反思
1.大单元学习整体建构图
绘制大单元学习整体建构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大单元测试及分析
进行大单元测试,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
3.大单元学习反思与改进
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大单元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结语:本研究通过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初中语文大单元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策略。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未来,将进一步关注该设计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以期不断完善和推广,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芳,马春艳,乔丽.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读写算,2023,(23):23-25.
[2]戴礼礼.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世界,2023,(20):57-58.
[3]王松林.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大单元课程建构[J].家长,2023,(1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