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牛肉的生产质量直接关系到市场需求的程度,好的牛肉质量可以直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拉动市场内需,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在看到牛肉养殖业的繁荣时,也要提防因为行业迅速发展带来的某些健康隐患。例如,牛肉的新鲜程度是否过低,是否带有感染性疫情。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养殖源头抓起,直到出售给消费者的一系列流程做好监管工作。
1育肥牛健康养殖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先进的育肥牛养殖技术以及优质的饲养条件是实现育肥牛肉高生产质量的重要保障,科学的传染性疫情防治手段是育肥牛健康生长的前提,也是保证消费人群能够食用到绿色无公害牛肉的良好措施。为扩大养殖规模,探索育肥牛的规范化养殖,完善饲养-加工产业链,养殖企业首先需要了解肥牛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妥善处理[1]。
育肥牛从出生到满7月龄的这段时间,各组织器官发育形势旺盛,到了将近24周龄时,机体发育减缓,个头的增长趋向平稳,整个成长过程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到5周岁。科学研究表明,牛肉的食用质量在出生一年后达到最佳,2岁以后就已经超过最佳宰杀时期,因此要注意养殖时间合理宰杀。除了年龄,育肥牛的性别之间肉质也有较大差异,应挑选发育形势良好的公牛,对整体育肥目标的达成也能给予一定范围的帮助[2]。
2育肥牛的饲养管理
2.1育肥牛的选择
肉牛育肥是为了生产出增重快、报酬高、肉质好的商品牛。一般选择利本杂(利木赞×本地牛,毛色为红黄色)、西本杂(西门塔尔×本地牛,毛色为黄白花)或夏本杂(夏洛来×本地牛,毛色为乳白色)。年龄以12~18月龄为宜,未去势小公牛较同龄小母牛、阉牛生长迅速。淘汰的公牛、奶牛、役用牛也可用于育肥,但老弱病残牛不宜进行育肥。
2.2饲养管理
2.2.1分组
育肥前要根据体重、强弱进行分组,每组6~8头饲养于同一栏内,并进行预防注射,用阿维菌素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每1kg体重0.1 g均匀拌于混合料中。
2.2.2 持续育肥法
犊牛6月龄断奶后不经架子牛阶段,直接进入育肥期,自由采食以混合精料为主的全价日粮,经6~9个月的育肥,到12~15月龄,体重达350~450 kg时出栏。育肥肉牛时,宜采用拴系饲喂方式,每天定量喂给精料和主要辅助饲料,粗料不限量。自由饮水,夏天饮凉水,冬天饮温水;尽量限制其活动,保持安静环境。小公牛不需去势,增重快,省饲料,经济效益好,但要远离母牛,以免小公牛性成熟后被异性干扰,影响育肥效果。
2.2.3架子牛育肥法
架子牛或淘汰牛可采用高能量饲料进行短期集中育肥,育肥期3~4个月。育肥前应有15~20d的适应期,适应期内日粮中的精料比例由30%左右逐渐增加到40%~50%。为防止育肥牛采食过量,应采用1日多次饲喂,经过3~4d的过渡,改为自由采食,保持饲槽内昼夜有料。要保证育肥牛有充足饮水,每天饮水在3~4次以上或设水槽自由饮水。粗饲料自由采食,秸秆以5~6 cm为宜。饲养人员应经常观察牛只采食、反刍、排粪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常见疫病的防治
3.1 牛前胃弛缓
肉牛前胃弛缓是因饲料搭配比例不当、饲料品质较差等因素引起前胃功能降低而引起的疾病。患牛食欲时好时坏,反刍减弱或停止,粪便呈块状或索状,上附黏液,重者脱水、酸中毒、卧地不起。治疗时给病牛静注10%氯化钠300~500 ml,维生素B30~50ml,10%安钠咖10~20ml,每天1次。预防:合理搭配饲料,投喂优质饲料,加强饲养管理。
3.2急性瘤胃臌气
瘤胃臌气是牛大量采食易发酵产气的饲料、发霉变质的饲料或大量未经浸泡的豆类饲料所致。表现为采食后不久腹部急剧膨胀、呼吸困难、叩击瘤胃紧张如鼓,触诊有弹性,重者可视黏膜发绀、四肢开张、流涎。后期沉郁、懒动,有时突然倒地窒息、痉挛而死。治疗本病的原则是排气减压、缓泻制酵、解毒。可用封闭针头刺入瘤胃缓慢放气,并投以液体石蜡1000ml、鱼石脂30 g、蓖麻油40g加水灌入,预防:不喂给易发酵的饲料。
3.3瘤胃积食
牛瘤胃积食是采食过多或易于膨胀的干料后又大量饮水,使瘤胃积食过量,导致瘤胃容积扩大、胃壁扩张、运动机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鼻镜干燥、腹痛不安、摇尾躬背、粪干黑难下。触诊瘤胃胀满、结实、重压成坑。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病程长时出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卧地不起。治疗:增强瘤胃收缩力,排除积食、防止胃内异常发酵及自体中毒。可用10%氯化钠溶液500ml与10%安钠咖20ml静注1次;或硫酸镁500g、鱼石脂30g、石蜡油1000ml加水1次灌服。预防:严格饲喂制度,精料量不宜过大,要逐渐更换饲料。
3.4尿素中毒
牛尿素中毒主要是食入过多的尿素或饲料加入尿素不当所致。病牛表现大量流涎、瘤胃臌气并停止蠕动,瞳孔散大、出汗、反复发作强直性痉挛、呼吸困难、脉快而弱、体温不均,重者中毒后几小时死亡。当中毒病牛发生臌气时,须立即瘤胃穿刺放气(须缓慢),停喂可疑饲料,灌服食醋1000ml,静注10%葡萄糖酸钙300~500 ml,25%葡萄糖500ml。预防:严格控制尿素饲喂量,喂后30~60min后再饮水,不要与豆类饲料一起饲喂。
3.5 瘤胃酸中毒
牛瘤胃酸中毒主要是食人过量的麦类、玉米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类或各种块根类多糖饲料,尤其是各类加工成粉状的饲料,导致瘤胃内异常发酵,生成大量乳酸,表现为以乳酸酸中毒和瘤胃内某些微生物活性降低为特征的瘤胃消化机能紊乱性疾病。表现为售价减退或废绝,严重者12h内死亡。对发病牛立即停喂病因饲料,改饲含粗纤维素的青干牧草,用5%~10%碳酸氢钠3~5L或生理盐水等渗葡萄糖液等混合静注。预防:有效控制精料,合理搭配饲料,防止牛偷食精料。
3.6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不振,流口水。在蹄冠、蹄踵、趾间、鼻镜、口腔粘膜和母牛乳头上发生水泡。起初如谷粒大,很快发展为大水泡。水泡破裂后留下溃烂面,严重时蹄壳脱落,卧地不起,或跛行。防治:①注射疫苗;②紧急捕杀。坚持早发现,严封锁,小范围内及时扑灭的原则。③严格消毒。常用消毒药有1%~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和1%~2%甲醛溶液。正确的消毒程序;喷洒周围环境,保持4h以上→彻底清扫粪尿、垃圾、泥土和污物,堆积发酵或焚烧→第2次喷洒并维持4h以上→有水泥地面的猪舍及运载工具用自来水冲洗干净,自然晾干后→第3次喷雾或喷洒,自然干燥后启用。限制猪群的移动。④加强相应防疫措施。严禁从疫区(场)买牛及其肉制品。
3.7疥癣
牛的疥癣是由蚧螨虫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严重时可使患牛精神委顿、贫血、消瘦、生产力下降,降低畜产品品质,皮毛质量下滑甚至废弃,经济损失严重。防治:严格隔离治疗,设立专舍。治疗前对患部及周围剪毛,除去污垢和痂皮,用温肥皂水或2%来苏冲洗软化患部,并将从患牛上清除下来的毛痂、毛皮集中焚烧。然后用松焦油擦剂(松焦油1份,硫黄1份,软皂2份,95%酒精2份)涂擦患部,间隔5~7d再重复1次。预防:在春秋两季注射伊维菌素,每1kg体重皮下注射100 mg,7~10d后再补注1次。
结束语:综上所述,科学养殖需要为育肥牛提供高质量的食物与水源,配备专业的养殖设备,此外还要注重传染性疫情的预防。
参考文献:
[1]杨刚. 试论在肉牛饲养中育肥牛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与重要措施[J]. 中国动物保健,2020,25(06):90-92.
[2]贺国连. 育肥牛养殖中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J]. 中国畜禽种业,2022,18(0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