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李伯侠

天津市武清区石各庄镇初级中学,301718

摘要: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如何将初中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初中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教学对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方法,既适应了新时期新课程的要求,又有利于培育“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政教育
DOI:10.12721/ccn.2024.15706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英语的课堂上,教师通常只注重语言的讲授,注重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但是,语言并不只是一种交际手段,它还是一种文化、一种观念。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英语的阅读教学中,既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又可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融合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素质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把思政教育与阅读教学融合起来,让同学们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到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思政知识,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样一种全方位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较高的品德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二)增强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

融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国际化眼光。在英语阅读课上,通过对英文原文的研读,使同学们能够了解各国、各民族的观点,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之间的交际水平。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可以指导同学们对各种文化的区别和共同之处进行对比,从而提高他们对文化的认同与骄傲,从而培养出一种开明、宽容、自信、自强的文化姿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既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又有自己的世界眼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世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

融合教学是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在我国,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人才的全面发展。然而,将初中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则能突破传统的学科屏障,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它不但可以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为学校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提供新的生机与动能。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一)挖掘思政元素,明确融合点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英语教科书突出了多元化与当代性,涵盖了友情,亲情,学校,社会,自然,科技等各个方面,为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其中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在运用教科书时,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因子,找准融合点,做到二者互补。在教学八年级下册“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这一课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故乡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间风俗等,让他们了解并喜爱当地的文化,从而培育他们的爱国之心。还能让同学们关注到自己的家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精神。课本中经常有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等名人的事迹。他们的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为国家争光的优秀品格,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宝贵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对典型的历史事件进行剖析,使学生从中汲取优良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部分教科书内容与当前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如环保,公益,科技发展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学习了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同学们就怎样从自身出发,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融合效果

要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景式教学就是把英语的阅读内容与情景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融合教学实际,创造出符合思政教学要求的情景,使其在情景中体验英语,从而达到对其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比如,在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时,老师可以让他们举例一些节日,让他们在参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信心。它是一种旨在实现某一特定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通过思政教学活动,使同学在英语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并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比如,在学习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环境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比如,在读有关科学技术发展的阅读时,老师可以让他们考虑科学技术发展的优点和缺点,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多媒体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它能使教育方法更加多样化,更加有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将与思政教育工作有关的图片、录像等进行演示,使学生获得视听的双重刺激,从而更好地了解并记住课文的内容。

(三)拓展学习空间,深化融合效果

在课程之外,还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拓宽学生的学习天地,加强思政教育与阅读的融合。英语角是一个锻炼学生英语交流的好机会。在思政教学中,可以开展诸如“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等话题的英语角课。透过英语,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加深彼此的理解。社会实践是使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开展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多种社会实践,使同学们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且,这样的课堂教学能给同学们带来大量的写作材料,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读书共享会也是培养孩子们读书的一种有效途径。老师可以安排一次读书交流活动,邀请同学们就近期所看过的英文书刊进行交流,交流心得及体会。在交流活动中,老师可以指导同学注意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因素,发展自己的思考与表述。跨文化交往可以扩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跨文化的沟通。比如,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和英语演说大赛,使同学们有机会与各国、各国人民进行沟通、交往。通过沟通,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各国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的差别与共同之处,从而提高自身的国际意识与国际交往的意识。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注重评价与反馈

在英语阅读中引入思政因素,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思政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当前的时事、社会的热门话题,以此来指导学生的思维与行为。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交叉学科教育,培养学生对交叉学科的能力,从而为英语阅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奠定坚实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在课堂上,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估与反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与思政素质水平进行评估,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融合路径。通过这一融合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在语言学习上取得进步,更能够在思想道德上得到提升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