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牛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问题也随之出现,像牛羊疫病防控治理问题就让很多养殖者头痛。为了更好的保证牛羊的健康和牛羊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疫病防控措施。
一、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
(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种
养殖场选种工作非常重要,第一,要做到的是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购买方式的安排。一些牛羊购买量较少的小型养殖场,选种时可以前往当地的农户家进行挑选和购买,优势是性价比高、可以通过多家走访的方式来挑选合适的牛羊。若是购买数量需求较大养殖场,可以对当地的养殖户进行比对,挑选出口碑较好的养殖户来进行选种工作。在挑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开专业中介人,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市场需求进行挑选,不能盲目跟风。
第二,在挑选养牛品种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来进行选择,若是养殖场位置处于平原地区,可以选择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等品种。养殖场位于山地,可以选择利木赞牛、安格斯牛及其杂交牛。第三,在养羊品种的选择上,需要根据羊类的不同种类进行合适的品种挑选。如果养殖场主要饲养的是绵羊,主要应该选择杜泊羊、萨福克羊、无角陶赛特羊、特克赛尔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或当地羊的杂交后代。这种杂交品种绵羊的优势相对于纯种绵羊来说更加明显,可以给养殖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若是进行山羊选种,则需要偏向于肉用性能好的波尔山羊、萨能奶山羊、南江黄羊、当地山羊的杂交后代,避免牛羊因为水土不服出现疫病。
(二)加强场内消毒管理
养殖场内的牛羊出现疫病的原因包括厂址选择、管理不善、带菌人员进场等,为了保证降低疾病传播速度,应该加强对于场内的消毒管理。养殖场内常见的消毒方法主要分为三项,第一项是通过阳光、紫外线照射、高温蒸煮等方法,完成的物理性消灭细菌和病毒。第二项是工作人员通过对消毒药物进行挑选,采用具备性价比高、起效快、无臭无味、对人类和牲畜无害、应残留量少、副作用小等特点的化学药物完成化学消毒。第三项是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对于已经被污染的粪便进行收集,采用堆积发酵的方式实现嗜热细菌繁殖,产生70℃以上的热,这种生物消毒法在两个月内就能够将养殖场内的病毒、细菌、寄生虫卵等病原体完全消杀。
在采用生物消毒法时,需要对养殖场疫病出现的原因进行判断,对于炭疽、气肿疽等芽孢病原体引发的疫病并不适用。养殖场内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时定期的对场内的健康环境进行检查,加强对场内的消毒管理,保证在最大限度内降低疫病传播的范围。保证了消毒方式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定期性给养殖场进行消毒。普通的消毒工作频率要保证在一年内进行2~4次,春季和秋季必须要进行一次消毒。养殖场内部使用过的所有用具的消毒频率要保证在每月一次,在消毒后的2~6小时,完成清洗工作。
(三)定期接种疫苗
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措施还包括定期给牛羊接种疫苗。预防不同的疫病需要注射的疫苗也不相同,牛的口蹄疫疫苗主要分为有活疫苗和灭活苗两种,为牛进行注射后,14天牛类就可以产生免疫力,通常4-6个月需要注射一次。牛出血性败血症需要注射的是牛巴氏杆菌病灭活菌苗,这种疫苗的注射期维持在9个月,通常注射结束后20天起效。山羊的注射疫苗分为多种,痘疫苗需要养殖场的工作人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对山羊发病高峰期进行记录,适当的调整每年进行皮内注射一次的时间。传染性胸膜肺灮疫苗的注射量是以是否成年为界限,每年肌肉注射2次,小羊3亳升,大羊5毫升。具体介绍的疫苗有以上这些,剩下的疫苗注射也非常重要,需要养殖场的工作人员根据牛羊的发病情况、注射要求安排好定期接种,保证养殖场内的疫病防控措施可以顺利进行。
二、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常用技术
(一)疫病检验
规模化的牛羊养殖场可以通过加强疫病检验的方式来完成疫病防控工作。第一点,养殖场内部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于牛羊常见的疾病进行了解,掌握疾病潜伏阶段和发病初期牛羊的表现,及时对场内的牛羊进行检查,保证第一时间淘汰隐性患畜,降低牛羊疫病爆发风险。第二点,养殖人员还可以根据养殖场内牛羊的实际情况和历史经验来制定检验检疫计划,定时定期的对场内的牛羊进行检验,保证发现患病牛羊后,能够及时进行淘汰处理,避免患病的牛羊成为传播的传染源,让其他健康的牛羊也受到牵连。第三点,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养殖场可以加强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保证养殖水平可以得到提高,也能够实现饲养和疫病防控流程的科学转型。拥有足够的资金基础还能够帮助养殖场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对饲养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现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1]。
(二)动物体温测量
规模化养殖场的疾病防控措施还包括饲养人员定时定期的对牛羊进行体温测量,并将测量出的牛羊体温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留存,根据不同阶段的牛羊体温变化做出分析,对于牛羊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方便饲养人员发现牛羊体温出现异常后,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应对,保证牛羊的健康。根据有效数据进行统计,牛羊的幼崽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体温普遍处于38.5~39.5°C之间,成年并且健康的牛羊体温是在37.5~39°C之间。养殖场内的工作人员可以参考健康标准体温对牛羊进行日常测温,但在测温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测量温度的准确性,需要挑选阳光强度正常、避开牛羊饮水饮水和运动后的时候进行测量。牛羊和人类不同,无论是幼崽还是成年体,每天不同时段的温度差异较大,为了保证数据的稳定以及可对比性,饲养人员安排的牛羊测量温度的时间需要固定,不能上午和下午交替测温[2]。
(三)牛羊保定技术
牛羊的保定技术主要分为卧倒保定法、围抱保定法及器材保定法,这种技术可以在最大限度内保证牛羊在接受疾病诊断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部分牛羊面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出现应激状态,在人类对牛羊进行疾病诊断时,受惊的牛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自卫机制,严重时甚至会对在场的人类主动发动攻击。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为了保证牛羊的健康程度,保定技术是在进行疾病诊断时必不可少的存在。
同时,在进行牛羊饲养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应用智能传感生物监控技术来取代人力监控。人力监控虽然更加妥帖,但是监控工作量极大,很难同时照顾到养殖场内部的所有牛羊。规模化牛羊养殖场在经营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在牛羊饲舍内部安装智能生物传感器的方式,来取代人工完成对舍内温湿度和微生物数量的实时监测,还可以将数据进行保存和传输,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案,完成疾病的防控[3]。
结论:综上所述,在规模化牛羊养殖的过程中,相应的养殖人员应该根据牛羊的实际情况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对疫病防控的相关知识。在对牛羊进行养殖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科学的饲养方法和原理,对牛羊进行照顾,降低牛羊发病率,保证规模化牛羊养殖场在未来始终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金花.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探究[J].新疆畜牧业,2022,37(06):41-43.
[2]黄吉祥,黄仟色.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19):11-13.
[3]额尔敦宝力高.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J].中国动物保健,2022,24(0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