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项目建设阶段,因为建筑工程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还需着重考虑科学化的成本管理模式,确保效益最优化目标顺利实现。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对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均有实现科学化监管,在项目初期便能落实造价管理,直到竣工结算,都能达到理想化的水平,强化了成本利用效率,避免了浪费问题,对于当前建筑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概述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重点是指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涉及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从项目谋划、可行性研究到竣工验收都能清楚掌控工程造价,由此让项目质量和进度等符合预期,相应的经济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为建筑工程体现出建设周期较长、工程规模较大等多种特征,所以在落实工程造价时难以保证全面性,往往需要对不同参建成员、各个建设阶段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制定出科学的造价控制策略是关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核心便是对项目实施动态化的管理,采取科学化的手段,让相应的管控目标顺利实现,将工程项目当做重要的活动内容,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管控,保证细化出不同的阶段,列举出各个阶段的项目活动清单,完成对工程造价的有效分析。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全部的施工行为进行分析,将无效或者是低效的施工行为及时的规避,由此达到相对理想的控制项目全过程造价的目标。
2.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应用要点
全过程造价就是对于项目立项、设计以及招投标等各阶段实现造价管理,只有将各个过程的造价进行控制,才能确保最终的结果符合预期,适当的节省成本,强化效益水平。
2.1建设前期的造价管理
项目建设前期,应该对项目进行设想,只有具备了整体设想的思路,借助于相应的设想进行设计,才可以采取后续的行动。全过程造价便是在工程立项阶段参与进来,严格依照拟定的计划以及标准等完成设计任务,由此保证设计更加合理和科学,后期建设也可稳步开展。在项目设计阶段,相应的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科学的估算,规避不必要的损失及麻烦。设计人员还应该深入分析建设需要的数据信息和指标,全面考虑项目的即时性以及目的性。完成了对项目建设初期的设想之后,还需对收益和影响加以评估,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运用中,必须要控制好预算及影响,促使工程项目体现出自身的影响力,也可在最大的限度上优化成本,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2.2建设阶段的造价管理
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资金投入最为集中,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此阶段的造价管理情况。招投标的环节,应该进行科学的权衡与分析,选择适宜的承包商,适当降低成本费用,维护项目的具体质量。招标控制价的编制需要重视科学性,标底应符合一定的要求,若是标底较高,则会使得成本陡增,从而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若是标底较低,则会让项目质量受到影响,承包商运用到的材料不达标,给企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实际施工的时候,应该对施工材料和技术进行分析,实现造价的全过程控制,让有限资源合理分配。业主也可通过单位工作人员对项目造价进行适当的控制,明确项目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变更问题。就项目责任人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出现不当事件和腐败行为。控制施工阶段的多个款项,以免出现超付的问题,还需按照一定的期限合理审核,实现全方位监管与审查。
2.3竣工后的造价管理
项目建设完工后,应该对项目落实好竣工验收细节,还需做好合理的评价。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模式属于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最后环节,必须要高度重视细节之处。项目竣工后,工程价款会及时结算,还需经过多次的审核才能保证准确性。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的情况分析和应得收入编写出工程结算书,通过造价咨询单位的效力,完成对结算书的审查及分析,若是符合相应标准,则通知业主付款。工程结算和各主体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可以直接影响到成本支出。让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稳步的落实到实处,可以完成对工程结算的有效审查,还能控制好具体成本费用,获取更为理想的收益。
3.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应用建议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优势较多,但因出现时间较短,尚存不完善之处。应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价值,维护建筑工程发展状态,确保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真正的作用至建筑工程建设中,展示出自身的效果,让项目的成本支出符合预期,同时保证基本的质量达标。
3.1构建可靠的法律制度
在项目施工阶段,因为各个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若是处置不到位,将会引发巨大的损失,所以应该高度重视法律制度的保障效果,采取适宜的手段,让相应的制度条例展示出自身的优势。建立并完善法律制度,可以让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中展示出自身的优势,确保各个主体得到法律的保护,体现公平公正。全过程造价中,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更好地展示出自身价值,还可通过项目实施阶段的跟踪审计让工程结算趋向透明化,对于相关项目缜密核算,确保实现双方共赢局面。
3.2规避工程设计变更问题
工程设计阶段,应该落实好全面细致的考虑,做好科学的规划及分析,慎重的判断设计的基本方向。当做好决定之后,应该依照设计一步步开展建设工作,还需考虑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各个环节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若是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导致后续的工作无法开展,还会埋下更多的隐患。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设计变更问题的合理防范,避免在项目建设阶段出现较多的变更问题,以免增加成本支出,滞留安全问题,需要做好变更分析及记录,避免同类型的情况再次出现。
3.3适当融入监督机制
工程结算时的金额较大,牵扯到各个主体的基本利益,若是未能谨慎操作,将会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失,还会给各个主体的基本权益构成威胁。因此在项目结算阶段,需要适当的融入监督机制,除了业主对于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外,还需联合监督机构的效力,发挥出一定的辅助作用。经过对相关审核人员的监督,规避审核阶段可能出现的利益损失问题,确保全过程造价模式趋向合理和公平。
结语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运用优势十分明显,可以让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妥善地处理和解决,保证项目施工中的各种情况得以规避。但是因为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起步较晚,还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展开分析,对于项目建设中的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等存在的不足之处详细判断,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构建起可靠的管理模式,推动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实施进程,让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价值充分体现,真正地发挥出自身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造价管控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0):178-179.
[2]邓浪沙.论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21,40(21):25-27.
[3]罗晨程.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21,40(7):34-35.
[4]付忠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路径浅述[J].城市建筑,2020,v.17,No.346(05):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