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体育跨学科课程探索

张强

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610000

摘要: 通过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保证教学质量,能够切实地将全面育人工作落实在实际中。需要从单独的体育课堂教学,转换为跨学科的协同教学,提升全面育人的实际效果。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小学体育教学,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地贯彻落实全面育人工作。本文简述了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的重要性、原则及策略,围绕开展小学体育跨学科课程探索展开探究。
关键词: 跨学科;体育;课程探索
DOI:10.12721/ccn.2023.15881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含义是利用项目、任务或课题等手段,将不同学科的素材统合在一起,使学生基于自身主体经验,实现知识之间的交集,完成综合的学习过程[1]。”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条达致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途径[2]。这种轨迹没有减少长度,采用了转折结构来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性。

1、小学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1.1提升运动感知本领

体育老师应该以跨学科教育的常规思路为指导,将学生的学习定位在理解的层面、生活的层面、以及学科内部的层面上,着眼于于体育核心素养,通过创设体育主题活动来突显出跨学科学习的特质。“为理解而学”是指学习知识,将其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中,以协助学生破解新的问题。在体育主题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多种多样体育项目的关键环节在哪里,使学生们增强运动认知本领。

1.2增强社会适应性

生命学习也是跨学科学习的重点。学习的初衷不仅在于获取知识,而更应着重促进自己越来越好地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不只是为了学科考试,更是要明白怎样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用已获取的知识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大多问题,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1.3提升运动本领

跨学科学习明确指出“为发展而学”,而体育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获取体育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本领,以培养终身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所以,要助推学生发展,让所有人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就需要跨学科学习。

2、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原则

2.1合理性原则

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利用体育游戏作为媒介,将别的学科的知识巧妙渗透到其中,从而增强体育教学的丰富性、多样性、融合性和实用性,健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3]。在五育并举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遵从合理布局、均衡搭配、科学融合、交相辉映的思路,通过按照学科互相配合教学的合理性原则,巧妙地引进别的学科知识,从而强化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2.2协作性原则

通过在体育活动中推行跨学科知识,可以协助学生更快地吸收体育知识。同时,在别的学科中进行体育游戏也可以充实各学科的讲授模式。所以,协作性是各学科相互整合、协同育人的特性,同时也是教师实施学科优势互补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学科互相配合教学的协作性原则,使各学科知识彼此间能够紧密结合、彼此间促进,并且取得共同进步,从而达致相辅相成的效果。

2.3科学性原则

在跨学科协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科彼此间的知识有着差异和相似之处。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科学性原则,以切实可行的手段将适当的内容融入体育游戏活动,从而在体育课堂上做到高品质的学科协同教学。

3、策略与方法

在跨学科学习中,并非单纯地将数个学科随便融合在一起或轮流开展,也不是单纯地将各学科的数据和知识碎片集合在一块儿。相反,它是指在现实情况遇到问题时,充分综合各学科的知识,以增强学习的感受。在创设跨学科体育主题活动时,教师应关注体育项目的基本特征,规避将其他项目抢占主导地位,并确保各学科间的顺畅紧密结合。

3.1体育与语文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可运用诗作文章所具有的画面感,设计优美的体育场景,从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例如:以体育课的动作教学为素材,请学生在现场演示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动作、表情来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从先写清动作步骤,写生动表情,再添加恰当修辞逐步提高习作的要求,在不断交流和修改中,学生学会了多种形式的心理活动描写,完成了习作《我学会了跪跳起》。体育课《跪跳起》,以“神舟十四号发射”的新闻,过渡到课堂学习。以游戏“火箭发射”贯穿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好胜欲,将跪跳起的动作分解细化,步步落实。学生玩“打鸭子”游戏时,能够激发其语文理解和表达能力,且可允许学生自主设置游戏规则,以及明确犯规行为和判断获胜标准。教师在游戏结束后要引导学生通过言语,分享参与游戏的感受。

在这样全新的认知下,教师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体育与语文的跨学科学习中,语文知识和表达技巧并没与体育运动分离,反而被融汇在一起,共同创造了精彩的课堂。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3.2体育与数学

由于小学体育教学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便是学生实践、检验和熟悉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体育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多元性和互动性这些优点,而且还可以顾及学生好奇、开朗、爱动脑的特点,使得学生高品质、高效地再次探寻数学知识,巩固他们的数学基础。教师可利用设置体育游戏活动的方式,将单调的“数数”与“跳绳”联结起来,使学生在自如、欢乐的氛围中进行“数数”的活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和思索主动性。初入小学新生第一课要学习站队,只有站好了队才能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在站队过程中学生互相之间比高矮,个子矮站队伍前面,个子高站队伍后面,这样不仅仅复习了数学中高与矮,还学会了站队方法。并且在站好队的基础上教师为了了解本班学生人数情况会要求学生报数,自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就复习了数学中的“数数”。在篮球投篮比赛时,每位学生投出相同的个数,就会有学生投进的多,有学生投进的少,这就可以引出数学中的除法,算出自己的命中率。

3.3体育与音乐

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加入音乐元素来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因为音乐拥有强大的气氛烘托、情绪感染作用。比方说:在体育课的热身环节,可以通过音乐来唤醒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其开始投入到整堂课中来,在游戏活动环节通过节奏鲜明的音乐来烘托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

4、结语

跨学科教育凸显了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综合各个学科的知识,不断完善教育资源,更让学生的思想更具开发性,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主题体育活动,并为他们终身体育打下强有力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李俊堂.跨向“深层治理”——义务教育新课标中“跨学科”意涵解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22(4):116-124.

[2] 张玉华.核心素养视域下跨学科学习的内涵认识与实践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22(5):57-63.  

[3]]曾习文.高职体育游戏教学课堂管理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1):173-175.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03-570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