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李梅1 杨迁2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753000

摘要: 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引对治疗进行全程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管理治疗全程后,将治疗效果、护理质量等相关指标与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后,患者疼痛、活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预见性护士在骨科患者的日常护理中能有效地对其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提升作用。
关键词: 骨科;护理;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DOI:10.12721/ccn.2023.15716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入选标准:实验队组内所有患者均经严格筛选并排除不适宜纳入的患者;其中包括严重躯体疾病(如瘫痪、截瘫、心脏瓣膜病等)患者、长期卧床的肢体偏瘫或截瘫的患者。实验组在骨科护理过程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根据骨折发生机理,采取预防骨折发生的护理措施;②根据骨折类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③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对相应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实施日常管理。
1.2方法
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后,常规护理由专科护士负责,对患者的治疗实施全程管理。具体为:1、对于骨科病人进行常规治疗时,由于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不同,需要不同的治疗护理方法。2、如采用常规人工牵引治疗或药物治疗,要对牵引时间、体位等进行严格的管理。3、关节内骨折的护理,要及时监测患者的血运情况,防止发生血栓等并发症;4、手术期间患者疼痛明显,需对其进行及时有效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骨科护理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后的实施方法相同。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对实验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等方法描述一般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分析方差,单因素分析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后,进一步用SNK法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后,进一步行合并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结果
2.1临床疗效
预见性护理指引的应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患者对此评价为:“感觉自己能独立完成所有事情”,并且满意度很高。此外,在治疗期间,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骨折延迟愈合等。而对照组没有任何管理措施及治疗内容,护理质量差。因此可得出结论认为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手术过程中有很大的优势。注:X线拍片数据:X线摄片检查(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骨折延迟愈合: MRI;脊柱侧弯矫正: CT;关节置换术:关节镜手术;血管神经修复术: DSA、 DR检查等。
2.2医疗费用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收费标准为:常规护工费用为12元/人天,而预见性护理指引收费标准是12元/人天。实验组在医疗费用方面要明显低于对照组。1、生活费用: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短了4.29天(P<0.05);2、门诊费:两组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费用: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基本相同,但是预见性护理指引实施后,患者的日常护理时间明显缩短了。4、住院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多出了近3天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质量
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后,在护理过程中实施责任护士提前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并通过多途径和患者沟通的方式向其传递信息,及时发现风险并及时做出相应措施,有效地对患者进行预防,从而有效降低了患者出现并发症时的发生率;而对照组常规护理期间,在护理过程中没有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提醒和指导。传统护理中在临床治疗和日常生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日常生活、治疗、休息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在治疗期间没有对治疗用药的管理;对药物过敏现象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不能正确掌握病情动态等。以上问题也正是传统护理中最大的弊端之一。预见性护士能通过观察患者实际病情,制定出最佳的护理方案,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实验组在管理期间患者所存在的问题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骨折:在护理过程中,预见性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2)压疮:预见性护理中,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一旦发现患者皮肤有破损现象,立即给予清创处理;如果出现压疮则给予患者适当控制局部活动时间。
(3)血管炎: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局部按摩或热敷措施后,可以有效地防止血管炎的发生。
(4)肺炎:护士应严格控制患者呼吸道炎症的发生。
(5)褥疮: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褥疮时应及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6)压舌:护士需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有腹胀、恶心等症状出现时需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3讨论
预见性护理指引是指护士在工作中,根据临床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疾病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然后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对这些预知的发展变化实施干预和控制,使其能在疾病即将发生之前进行有效预防,从而将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使用预见性护理指引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对照组在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后出现了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症状。而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引能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对其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从而有效地将患者治疗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玮.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家庭医药,2018(5):305-306. [2]卢纯青,张亚娜,王丽楠.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评价及效果探讨[J]. 饮食保健,2019,6(26):250.
[3]秦钰.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健康之友,2019(20):230.
[4]刘晓光,李妍,温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养生大世界,2021(1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