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策略探索

刘世娇

重庆市江北区果园港鲤鱼池小学校

摘要: 小学是学生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教育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许多学校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念,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难以融入社会。
关键词: 德育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07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将德育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语文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德育思想方面的教育。因此,要想将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在小学《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草船借箭”这一故事为切入点,先向学生讲述诸葛亮智谋过人、用兵如神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认识以及他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并结合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进行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学会面对困难不退缩,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创设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社会和人生都没有太多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对德育教育的深刻体会。因此,教师要想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将其与自身生活相联系,从而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三、利用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对其进行适当的解读,将蕴含其中的道德观念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两个小猴相互打闹、相互嬉戏……”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进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和同学之间也应该像文中的小猴子一样和睦相处。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又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四、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应以自身行为作为表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并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德育教育中。例如:语文教师要做一个热爱学习、勤学上进的好学生,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要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要树立“不教而善”的教学理念,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探索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五、生活提高德育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是学生需要逐渐进行培养的,其中写作对于学生而言是难度最高的内容。很多学生在遇到写作时就会开始“犯难”,认为自己无从下笔,“没有什么好写”,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写作天赋,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见的情况。作为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生活进行感知,发现生活中的优良美德,从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在教学《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生活中身边的亲朋好友进行回忆,发掘身边人身上的特点和可以学习的地方。教师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抛砖引玉”:“老师的身边就有非常优秀的人,有一位老奶奶经常会带着食物去喂院子中的流浪猫,几乎一天不落,这些流浪猫不是她养的,但每次在老奶奶来喂食的时候都会出来,大家说这是不是非常优秀的品质?”有的学生会说:“是的!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也有学生会说:“老奶奶很有同情心。”也有学生会说:“老奶奶坚持时间很长,几乎一天不落。”对于学生的积极发言,教师应予以回应:“没错,大家的想法都非常好,无论是爱护小动物,富有同情心,还是坚持都是老奶奶优秀的品质,那么请大家想一想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人呢?也可以是班级中你认为值得学习的同学,请把他/她的故事写下来。”经过这样的师生互动之后,能够带给学生非常多的启发。这样的写作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更加仔细观察,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并不断提升学生个人品德。

六、传统文化进行德育培养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尤其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在国家、民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例如,在教学《腊八粥》时,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的教学融入其中。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有文字记载起始于宋代。腊八就是农历的腊月初八,腊月也就是十二月。现今学生对于农历的了解是相对较少的,教师也可以同步向学生进行讲解。而腊八粥最有趣的就在于其是采用八种食材进行烹饪的一种独特的粥,在其他时间很少出现。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也可以带领学生对腊八粥进行品尝,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自己认为非常独特的传统节日以及特点。有学生会说:“元宵节会有灯会,可以猜灯谜、吃元宵,非常有意思。”也有学生会说:“我对清明节的印象最深,因为几乎每个清明节都会下雨,真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没错,看来大家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有比较多的了解,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希望大家今后更多关注传统文化的发展,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结语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因此,教师要以实际教学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巧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整合策略[J].读写算,2022(35):40-42.[2]李信欣.整合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