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患者容易受到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患者身体出现异常,容易出现跌倒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二次受伤[1],加重病情的同时,影响了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在医院中,可以采取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方式,获取患者的跌倒系数,以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是一种西方传入的检测方式[2],并在我国医院中逐渐得到应用。本文就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应用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信效度进行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807例,时间集中在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患者均采用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测,并与本院跌倒评分进行对比。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55例,女性患者352例,年龄在28-9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8±4.5)岁。
纳入标准:1.患者均存在神经内科疾病,且在医院进行住院。2.患者均了解评分方式,且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2.患者存在精神性疾病。3.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测。并与本院跌倒评分进行对比。
本院跌倒评分包含患者状态、身体功能异常、意识障碍、功能障碍、感觉障碍、使用药物等模块,使用勾选的方式进行打分,并对护理措施进行评估。
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跌倒风险,第二部分为数据评定。如患者情况不符合量表第一部分的任何条目,则进入第二部分的评定。
第一部分将跌倒风险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其中低分险为患者昏迷或完全瘫痪,跌倒的几率近乎于零,高风险为患者住院期间有跌倒史,或者患者住院前6个月内有>1次跌倒史。
第二部分较为细致,包含患者年龄、跌倒史、大小便失禁、药物、护理设备、移动性、认知情况等[3],根据医院的不同,其指标也会有所区别。其中患者年龄上,高于60岁低于70岁计1分,高于70岁低于80岁计2分,高于80岁计3分;跌倒史中,最近6月有过1次跌倒计5分;大小便失禁中,失禁计2分,尿频、尿急、尿潴留计2分,尿频、尿急、尿潴留且失禁计4分;药物中,一种计3分,2种及以上计5分,在24小时内使用镇静药计7分;患者护理设备中,1种计1分,2种计2分,3种以上计3分;移动性中,行动需要辅助工具计2分,步态不稳计2分,视觉或听觉障碍计2分;认知中,环境改变计1分,谨慎不稳定计2分,认知限制或障碍及4分;
在得出最终得分后,观察分数所处范围,其中<6分为中度风险,6-13分为高度风险,>13分为极高风险。
1.3 评价指标
由专业人员,使用表单填写的方式,并及时进行回收,对比两组的评分情况,对比两组的信度和效度。如患者填写表单中,本院跌倒评分或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评分有一项达到高危,则提示患者存在跌倒的风险,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管理,避免跌倒情况的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率用(%)表示,行x²检验,P<0.05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评分情况
本院跌倒评分中,<6分占比30.3%,6-13分占比45.1%,>13分占比14.3%,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分中,<6分占比33.2%,6-13分占比40.1%,>13分占比16.7%。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评分情况[n(%)]
2.2 对比两组的信度和效度
在量表与本院跌倒评分间,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相关系数分析,最终r≥0.8,为高度相关,具有良好的评定者间信度。在内部一致性信度中,使用克朗巴哈系数分析,最终r<0.8,表示量表中每一项内容具有较好的信度。
使用CVI对量表内容效度进行测定,最终CVI数值大于0.95,表明量表内容具有较高的效度。量表的结构效度中,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5%。
3.讨论
神经内科不属于内科,而是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4]。神经内科包括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等疾病[5],患者的神经信号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患者身体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容易出现跌倒的情况。跌倒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患者的身体问题,还有医院的环境问题,可以使用加装护手,铺设地毯等方式,降低跌倒的发生几率,减少跌倒的不良后果[6]。跌倒情况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并延长患者的护理时间,严重打击患者的积极性。同时,患者在医院中出现跌倒事故,容易引发医患冲突,让患者家属质疑医院的护理能力。因此,医院迫切需要一种检测方式,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并为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支持。
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是一种外国传入的评估工具,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评估测算,为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提供依据。首先,表中会评估患者的行动能力,如果处于昏迷状态,或处于瘫痪状态,则划分为低分险群体[7],如者住院期间有跌倒史,或患者住院前6个月有跌倒史,则划分为高风险群体。患者年龄越大则风险越大,排便次数多则起身动作动作频繁,更容易出现跌到情况,患者管道多更容易出现跌倒,活动能力越弱、认知能力越差则越容易跌倒,高危药物服用得越多、越频繁则跌倒风险越大。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具有高效、实用、操作性强的特点[8],在得出结果后,能够为治疗、护理提供依据,在医院的检测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跌倒评分中,<6分占比30.3%,6-13分占比45.1%,>13分占比14.3%,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分中,<6分占比33.2%,6-13分占比40.1%,>13分占比16.7%(P>0.05);组间信度相关系数中r≥0.8,内部一致性信度中r<0.8;量表内容效度的CVI数值大于0.95,量表的结构效度中,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5%。这两组数据说明了,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检测中,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为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提供参考性意见。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检测中,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信效度较高,可以为医院治疗与护理行为提供数据支持,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冯艳宁.Hendrich Ⅱ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J].中国疗养医学,2017,11(26):1168-1170.
[2]王倩倩.跌倒风险评分量表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J].淮海医药,2018,6(36):749-751.
[3]杜宇峰.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在住院疗养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1(51):110-112.
[4]董金彦.改良约翰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6(18):1051-1052.
[5]赵怀晴.三种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J].护士进修杂志,2018,10(33):1735-1737.
[6]章梅云.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应用于住院患者的信效度分析 [J].护理与康复,2018,3(14):203-204.
[7]苏清清.中文版老年人跌倒风险自评量表的信效度评价 [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8,10(39):885-887.
[8]王文兰.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修订与信度_效度检验 [J].中国护理管理,2018,4(14):922-924.